文刀無鋒
無論是聽報告,還是看總結性文章,我們常常會聽到、看到這樣類似的話:由於種種原因,工作中還存在著不足,要正視問題,汲取教訓……聽得多了,看得多了,我們不禁要問:種種原因究竟是什麼原因?它又何以成為一些單位和個人百用不厭的萬能法寶?
從表面上來看,“種種原因”本身就包含著諸多說不清楚、道不明白的內容。但是,如果較真一步,刨根問底,“種種原因”原本就是個托詞。一些單位和個人習慣拿“種種原因”作解釋,表面上似乎是認識到了自身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但其實隻不過是想用這一“萬能法寶”來遮蔽問題的實質。比如,有些問題難以拿到桌面上來,怕見陽光,卻又難以回避,不得不提,於是干脆使用“朦朧手法”,含蓄而深沉地以“種種原因”淡化處理,一語帶過了事。再比如,有些問題是由於沒有深入基層、深入實際,導致對工作了解不深產生的,為了遮蔽工作當中的失誤,隻好用“種種原因”做掩護,以圖“蒙混過關”。由此可見,“種種原因”背后隻不過是一些單位和個人工作作風不扎實、缺乏責任心、怕得罪人的表現罷了。
拿“種種原因”當“蒙混過關”的萬能法寶,不利於正確認識和整改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也很容易使人產生盲目樂觀的心理,更容易助長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等不良風氣,搞虛假浮夸,粉飾太平。因此,無論是作報告還是總結工作,我們在擺成績之后,還要敢於拿掉“種種原因”這塊遮羞布,真正將“種種原因”對號到具體環節、具體責任人,將“種種原因”隱藏的深層次矛盾挖掘出來、公布出來,並抓好整改落實。這樣,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少走彎路,少交“學費”。倘若一味的拿“種種原因”隱瞞問題、掩蓋矛盾、包容錯誤,到頭來隻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對此,每位領導干部都應有清醒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