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貪官想“為自己活一把”是人生最大敗筆

林偉

2014年01月08日16:0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經過兩個多月的調查,中央紀委查實了安徽省原副省長倪發科的受賄問題。在接受組織調查時,倪發科說,自己在副省長任上的前兩年工作還是很積極的,后來感到自己年齡大了,快到點了,提拔沒有希望了,再加上受到一些消極現象的影響,思想隨之發生了變化,將重心從工作轉移到為退下來的生活做准備。“過去幾十年是為別人活的,現在到了該為自己活一把的時候了。” (2014年1月7日《京華時報》)

記得有俗語說:“編筐編簍,重在收口”。其實,“編筐編簍,重在收口”這句俗語,絕不只是編筐編簍操作中的要義,對於人生,也頗富哲理,尤其是對於那些手握重權的領導干部來說,更有啟迪和警示作用。

作為黨的干部,為黨、國家和人民奮斗一生,是光榮的。倘若一個在“收口時刻”背離了信仰、原則和正義,在金錢、美色、私欲等考驗面前敗下陣來,把一生追求付諸東流,則是可悲的。這種可悲,不僅是個人的,而且也是家庭、社會的。而綜觀近年國內查處的大大小小違紀案件,“夕陽的悲劇”並不算少見,“黃昏的墮落”常憾人心扉。

倪發科就是其中的典型例証,他所說的“過去幾十年是為別人活的,現在到了該為自己活一把的時候了。”值得我們細細琢磨、深刻反思。

在筆者看來,倪發科的這種“想法”是很有“代表性”的。一個人處在繁華世界之中,處在一個各種誘惑交織的環境之中,思想難免會有所動搖,特別是感到自己年齡大了,快到點了,提拔沒有希望了,一種落寞感和不滿足感會沖擊頭腦,人會感到不平衡。干了一輩子,應該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看看身邊那些“老板”們所過的“神仙”日子,自己走下領導崗位后則“一無所有”,別人也不會高看自己了,再不為自己的余生和兒孫撈得點“家財”,就沒有機會了……而思想防線一旦被沖破,膽子就越來越大,手腳也就放開了,什麼道德廉恥、黨紀國法都統統拋擲腦后,最終將自己推向貪婪的深淵。

由此可見,“行文看結穴,為人重晚節。”保持晚節對一個人來說至為重要,也甚為難得。正因如此,古人才會強調“保初節易,保晚節難”,才會生出“慎終如始,則無敗事”的人生感悟。這其中的道理也很簡單,隻有保持晚節,鞠躬盡瘁,守住清白,才能“留得清白在人間”。晚節不保,盡管有過輝煌,也是“100-1≠99應等於O”,也就是說,“晚節不保,一筆勾銷”,損害的不僅是自己的名聲,更敗壞的是黨的形象。

所以,筆者認為,倪發科走到今天這種地步,雖然是咎由自取,自作自受,但給我們的警示卻是極其深刻的。“編筐編簍,重在收口”,這個“重”就重在慎終如初,善始善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不是真正的革命者的意境。“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這才是“臨界”干部的英雄本色。要多些“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的心態,多些“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的追求,將倪發科“晚節不保”的教訓高懸於頭頂,警示於心中,給自己的人生畫好“平安著陸”的完美句號號,讓“夕陽”的光彩更加輝煌燦爛。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方蕊娟、謝磊)
相關專題
· 林偉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