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雷語是作風的“試紙”

石家友

2014年01月07日11:2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4年新年伊始,官員雷語再出江湖,成為一道“獨特”的景觀。

河南鄭州,面對記者停車亂象的追問,作為法定主管部門,鄭州市停管中心相關負責人稱無能為力,“是你頭疼的問題,也是我頭疼的問題,我也想問天,我也想問地”﹔河南新鄉,該市牧野區東干道辦事處一官員的話更雷人:“要維權去美國!要當公民去美國,這裡是中國!中國隻有老百姓,老百姓就應該聽話”﹔吉林四平,當地國電分公司的一名副經理,竟然這樣回答記者的問題:“老百姓就是他媽的給臉不要臉的玩應”……

這真是應了那句話,沒有最雷,隻有更雷。

一個時期以來,一些地方領導干部在記者或公眾面前,或者口出狂言,或者信口開河。網上輿論送給這些“胡咧咧”一個很貼切的稱呼,叫“雷語”。意思是,這些與時代進程相違背的言論,一下子就能把人“雷暈”。從“你們記者管得太多了”,到“這個事我不再說太細”﹔從“你敢在新華網曝光,我就叫它關閉”,到“替誰說話”﹔從“你是哪個單位的”,再到“你是不是黨員”,以及“我拉屎要不要通知你”……幾乎官員每次發出雷人之語,都會引起輿論的軒然大波。“我也想問天問大地”,“要維權去美國”,“老百姓給臉不要臉”,則是官員雷語的最新版本。

為什麼有官員會不經意間“爆粗口”?每一次官員說出雷語之后,都會引發輿論的口誅筆伐。但看來,效果並不大。有人歸咎於那些官員的素質低,也有人認為他們“不學習”,還有人說這是“權力撒野”。當然都很有道理,但似乎又有些就事論事了。

官員的雷語頻出,之所以“絡繹不絕”,前雷后繼,根本上還是作風問題。表面上,作風是虛的,但歸根結底是實的。它就是一個人平常生活、工作中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的集中體現。它是一種條件反射般的習慣,一種情不自禁般的流露。作風問題不解決,一遇到記者和輿論的追問,他就會“脫口而出”,哪還考慮公眾暈不暈呢?雷語就是官員作風的“試紙”。一句看似“逼急了”的過頭話,折射的是他作風中的大毛病、大問題。

語言或者說話,是人與人之間交流思想、溝通感情、化解矛盾的工具。特別是領導干部面對媒體和公眾的時候,更需要“有話好好說”,尤其忌諱“信口開河”。一句話,可以融化冰雪,也可以“火上澆油”﹔可以化干戈為玉帛,也可以讓人“怒發沖冠”。領導干部,都該懂得這個道理。

2013年以來,中央連續出台有關干部作風建設的官員禁令。目的之一,就是為領導干部的言行舉止立規矩。但其中,可能還少了“言”這一項。新年之初,官員雷語頻出,也給有關部門提了個醒:規范領導干部“說話”的規定,是不是可以提上議事日程了呢?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方蕊娟、謝磊)
相關專題
· 石家友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