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增強黨員干部道德引領的“說服力”

何解

2014年01月06日16:4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劉雲山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座談會上強調,黨風促政風、帶民風,黨員干部作出表率就是鮮明的導向和最有說服力的教育。要引導黨員干部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保持良好道德情操,做時代先鋒、社會楷模。重德是我們黨選人用人的一個重要原則,要把踐行核心價值觀情況作為考核評價、選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據,形成以德為先的用人導向。(據1月5日《人民日報》)

十八大提出的“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明確了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的價值目標、價值取向、價值准則。黨員干部是國家的脊梁、社會的中堅、公民的標杆。從這個意義上說,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情操修養,各級黨員干部責無旁貸,理應走在前列。

為官從政須重德。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是選人用人的大政策、大原則、大標准,也是黨員干部加強自身建設的目標和方向。應當看到,現在干部出問題,多數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人民群眾對干部的意見,主要集中在“德”上。一名黨員干部,無知固然可憐,無能亦屬可悲,無德就更可怕,才高而缺德終將是一個禍害。在當前形勢下,黨員干部的道德修養,一要看他如何對待群眾,二要看他如何對待名利,歸根到底,要在“為民、務實、清廉”上作出表率,增強道德引領的“說服力”。

堅持“為民”以樹德。古人說“吏為民役”。人民群眾支持共產黨執政,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共產黨能以人民期盼為念,全心全意為老百姓謀福祉。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乃廣大黨員干部的本分。但是,有的干部竟把公仆當主人,以救世主自居,居高臨下,盛氣凌人,將為民履職服務視為恩賜,實在是大錯特錯。“隻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讓你坐在台上。”群眾在干部心裡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群眾心裡的分量就有多重。接觸群眾多了,官僚主義就會減少﹔深入基層多了,主觀主義就會減少﹔了解民情多了,形式主義就會減少﹔掌握實際多了,決策的盲目性就會減少,各級干部當不懈努力。

堅持“務實”以踐德。“為官如同騎自行車,頭要不斷地點,腳要拼命地踩。”崇尚實干、注重實效,是官員政德之要義。然而,在當下浮躁的社會氛圍中,一些官員快出“政績”、早日積累升遷“資本”的迫切願望,助長了各種作秀丑態和眾多“形象工程”。近些年的開發區熱、房地產熱、招商引資熱、文化節熱,有不少效果並不佳﹔所謂的大氣魄、大手筆,也多是止於嘴上之大、紙上之大﹔更有甚者,不顧條件、環境和群眾的承受能力,強行決策、盲目決策,造成“一任的政績、幾屆的包袱”。這些,都與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大相徑庭,更與黨和人民的事業背道而馳,各級干部當堅決摒棄。

堅持“清廉”以養德。“公生明、廉生威”。黨員干部隻有恪守清廉,才能培養出高雅的情趣、高潔的品質、高尚的道德,人們才會敬重你、信服你、擁戴你。當官就不能發財,發財就不應當官。如果為官者先富起來,財產的多少與官銜的大小成正比,那不僅會毀了官員本身,而且可能動搖人們共同追求的信仰。有句忠告說:“給你送禮的人還沒有離開,給你送葬的隊伍就已經出發。”此話催人警醒。黨員干部對待誘惑要四體不勤、對待飲食要五谷不分、對待原則要六親不認,堅持於利不趨、於色不近、於失不餒、於得不驕、於寵不驚,各級干部當始終銘記。

黨風導向民風,官品感染民心。黨員干部要拿出實際行動,不斷提升道德修養,以自己為人楷模的人格魅力,引領社會道德風尚,凝聚起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推動整個社會奮發向上、崇德向善的強大力量。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娟、謝磊)
相關專題
· 何解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