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中央農村會議田野吹來改革風

白峰

2013年12月25日13:3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分析“三農”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研究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的重要政策,部署2014年和今后一個時期的農業農村工作。(12月25日《人民日報》)

中央這次農村工作會議,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召開的第一個農村工作會議,也是農業農村發展關鍵時期的一次重要會議,也是在改革開放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農村改革的會議。會議深刻闡述了事關“三農”發展的戰略性、方向性重大問題,全面部署了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點任務,提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業農村工作的總要求。這對於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加快實現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筆者認為,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是田野吹來改革的風,而且是冬天溫暖的風,春天和煦的風,夏天涼爽的風,秋天喜悅的風。

這次會議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一定要看到,農業還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農業基礎穩固,農村和諧穩定,農民安居樂業,整個大局就有保障,各項工作都會比較主動。我們必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始終把“三農”工作牢牢抓住、緊緊抓好。

可以說,農村最大的問題,就是現代化的問題,也是發展的問題,更是改革的問題。雖然,我國農業獲得了較好發展,尤其是“三農”快速發展、持續向好,糧食生產實現“十連增”,農民增收有望實現“十連快”,農業農村發展全線飄紅。

但當前農業“四化”同步的面臨著短腿,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依然有短板,農村改革發展面臨的環境更復雜、挑戰更嚴峻:需求總量剛性增長,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確保糧食安全難度增大﹔村庄空心化、農村老齡化,誰來種地問題日益凸顯﹔經濟社會結構深刻變化,農村社會管理壓力加大。

那麼要解決好這些農業現代化面臨的重大課題,就必須按照“穩定政策、改革創新、持續發展”的總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尋求新突破。改革,隻有通過改革才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也是穩定農村政策,進一步深化改革,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中央農村會議吹來了改革的風,如同田野裡種子要發芽,禾苗要生長,果子要豐收。農村的改革,也是全面改革的一部分,通過改革,就是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善於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適當增加進口和加快農業走出去步伐,把握好進口規模和節奏。高度重視節約糧食,節約糧食要從娃娃抓起,從餐桌抓起,讓節約糧食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就是堅持農村土地農民集體所有,這是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魂”。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農村集體土地應該由作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農民家庭承包,其他任何主體都不能取代農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不論承包經營權如何流轉,集體土地承包權都屬於農民家庭。同樣要加強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加強農村社會管理,更要解決好“誰來種地”等的問題。

農村改革,穩定政策是前提,改革創新是動力,持續發展是方向。中央農村會議在田野裡吹來改革的風,就是要舉全黨全國之力持之以恆強農業、惠農村、富農民,積極進取,銳意創新,努力開創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新局面。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方蕊娟、謝磊)
相關專題
· 渭水河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