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越白丁
12月23日至24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指出,耕地紅線要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仍然必須堅守,同時現有耕地面積必須保持基本穩定。(據12月25日人民日報)
眾所周知,土地是國家和社會最寶貴的資源。切實保護、珍惜和合理利用耕地,是做好“三農”工作最基本的保障。這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18億畝耕地紅線仍然必須堅守”,對於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性,對解決好13億人口吃飯問題具有重大意義。
這是一條“臨界線”。我國是一個多山之國,可開發為耕地的國土極為有限。在我國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山地、高原、丘陵佔了65%,有55%的地域不適宜人類居住和生產。加上各種人為因素等短期行為的影響,我國耕地總數不足18.26億畝,人均耕地不足0.1公頃,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已接近最低的“臨界線”。可以說,我國土地管理形勢十分嚴峻,是一個土地資源相當貧乏的國家。正因如此,必須仍然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就是立足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而作出的十分重要和十分迫切的重大戰略舉措。
這是一條“生命線”。民以食為天。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要以7%的耕地養活佔世界22%的人口,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土地是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被人們稱之為“命根子”,是國家的糧食安全的“保險絲”。不但如此,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不斷推進,對土地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如果沒有合理規劃和嚴格控制,發展將失去最基本的保障。為此,隻有仍然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才能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真正讓我們的飯碗主要裝滿中國糧,為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這是一條“高壓線”。加強土地管理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中央對此早就作出了明確的規劃和要求。然而,不可否認,保護耕地的緊迫感並沒有引起一些地方的高度重視,一些嚴格的耕地保護措施沒有落到實處。違法違規批地、浪費土地資源、隨意佔用耕地的行為屢禁不止,圈地之風愈演愈烈,使寶貴的耕地資源遭到大規模的“蠶食”,耕地資源銳減的局面並沒有得到遏制,不僅威脅著糧食安全,而且影響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造成不安定因素的增加。可見,必須仍然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是一條不可觸碰的“高壓線”,事關造福子孫后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長遠大計。
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各級黨委和政府要以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精神,把加強土地管理擺上重要的位置,實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切實加強土地資源節約和管理工作,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土地資源利用相協調,為掌控經濟社會發展這個大局提供最根本的保障。

| 相關專題 |
| · 干越白丁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