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中央提出的“小康看老鄉”論有何深刻寓意?

秦漢雄風

2013年12月25日13:2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分析“三農”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研究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的重要政策,部署2014年和今后一個時期的農業農村工作。會議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一定要看到,農業還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據12月24日新華網)

筆者注意到,在這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中央用了最朴素最簡潔最優美又內涵豐富的語言,再次描繪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美好藍圖——明確提出了“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的評價標准以及“農業要強、農村要美、農民要富”的奮斗目標。這是在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改革的總體部署下,中央對農村改革提出的更高更實際更系統的工作要求和目標任務。

一句“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道出了如何評價“小康不小康”的標准問題。這句話是今年4月初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工作時提出來的,體現了習近平善於用大白話、大實話和群眾語言講話的鮮明特色。“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既能讓人能聽的懂,也能讓人易理解。也就是說,農村到底小康不小康,美麗不美麗,富裕不富裕,關鍵要干出實實在在的成績,要讓老百姓自己說了算,而不能讓當地主要領導干部說了算,也不是在紙上媒體上把數字吹上去就算小康了。如果把數字吹上去了,而老百姓並沒有真正富裕起來,就是假政績,就是自欺欺人,就是欺騙組織愚弄農民。這樣的做法是極其錯誤和有害的,必須加以徹底糾正。糾正的辦法隻有一個,就是“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但究竟要看老鄉的什麼東西呢?就是要看農業到底強不強,看農村究竟美不美,看老鄉到底富不富,看老鄉自己究竟怎麼評價這些問題,而不是看官員在那指手畫腳,看官員在那報假數字忽悠人。

這次會議明確提出: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黨的十八大提出,中國要在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基礎在農業,難點在農村,關鍵在農民。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而大部分的人口仍在農村,許多地方的條件還很艱苦,那裡的老百姓還不富裕。一個地方或多個地方富了算不上富,也算不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了,而是要實現共同富裕,讓所有中國人都富裕了,都安居樂業了,都過上了體面而又幸福的生活,那才算得上真正全面實現了小康社會目標。因此,我們要在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就必須再加把勁再努把力,就必須下硬功夫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尤其要下大力氣解決那些仍生活在貧困地區的“三農”問題。

農民問題始終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根本問題。因此,不管什麼時候,都要高度重視“三農”問題,都要高度重視農民的利益。如果一個人不懂得佔全國大多數的農民,不懂得感恩與回報農民,不懂得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就不懂得政治,不懂得經濟。即使這樣的人勉強當了領導,也是不稱職不長久的。幸運的是,黨管農村工作是我們的傳統,黨歷來都十分重視“三農”問題。我們堅信,隻要各級黨委加強對“三農”工作的領導,隻要各級領導干部都重視“三農”工作,多到農村去走一走、多到農民家裡去看一看,真正了解農民訴求和期盼,真心實意幫助農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多為建設美麗農村出謀劃策,我們就一定能夠早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方蕊娟、謝磊)
相關專題
· 秦漢雄風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