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去基層干部“污名”,需變“染缸”為“熔爐”

趙艷生

2013年12月23日17:2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當前,基層一線的干部已經被“污名化”,成了“慵懶散奢”、“吃拿卡要”的代名詞。以至於很多機關干部不願意到基層任職,而基層一線的干部,很多人都托后門、找關系,想調進機關或借調到機關。以至於很多單位的基層一線,人員不足、缺編嚴重。究其原因,不可否認,基層干部“污名化”與個別基層干部個人素質有關,但是筆者認為,這與基層干部的工作環境也有很大的關系。

基層一線處於黨政工作的末梢,基層干部直接與老百姓接觸,涉及群眾的生老病死、吃喝拉撒。他們工作瑣碎、任務繁重,經常是“白加黑”、“5加2”。特別是與群眾接觸越多,犯錯誤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為“打破香爐的永遠是勤奮掃地的和尚”。群眾的眼裡永遠也不“摻沙子”,他們的目光一直緊盯著基層干部。基層干部稍有疏忽,就會引起群眾的誤會與不滿,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從而被群眾的目光“烤糊”、“燒焦”。

而相比基層,在機關工作,基本都是朝八晚五。有工作任務,往往可以比照葫蘆畫瓢,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最終也都由基層干部“跑腿”來干。特別是在機關,工作相對單一,很快就能輕車熟路,按部就班一般很少會出錯,即使偶爾出錯,也常常會“燈下黑”,所以說在機關基本等於進了“保險櫃”。特別是在機關工作,常與領導接觸,更是“近水樓台先得月”。有媒體統計的全國有超6成的市委書記沒有鄉鎮基層工作經歷,有超2成的為秘書出身就很能說明問題。

雖然經常有人說,基層一線是“熔爐”,干部到基層一線鍛煉,能百煉成鋼。而實際上,隨著基層干部被“污名化”,在很多干部的心中,基層早已不是“熔爐”,而成了“染缸”。初到基層的干部若想潔身自好也很難,因為稍不留神就會“白袍點墨”。久而久之形成了“染缸”與“污名”的惡性循環。以至於有人背地裡說,到基層一線鍛煉,其實就是“發配沖邊”,常在“河邊走”,早晚“會濕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以,筆者認為,要想改變基層干部被“污名化”的現狀,不能只是緊盯基層干部,而應當反思,以改善基層干部的生存環境。要讓基層一線從讓干部“白袍點墨”的“染缸”真正成為百煉成鋼的“熔爐”,以拓寬基層干部的出路,讓他們看到希望,促使其全心全意投入到為人民服務之中,這樣才能變“惡性循環”為“良性循環”。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方蕊娟、謝磊)
相關專題
· 老兵808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