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洋軍
連日來,江蘇大部分城市空氣質量達嚴重污染水平,有的城市為重度污染,該省也首次針對空氣污染發出二級預警。在能見度極低的霧霾天氣下,人們更多聞到的是刺鼻嗆人的焚燒秸稈的煙煳味,特別是晚間,人們更是被煙味嗆得無法入睡。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有人在抱怨,秸稈禁燒了那麼長時間,農民的一把火還是燒了,真是太不像話了。
應該說,每到夏秋收割兩季,不單單是江蘇,各級各地都層層分解任務,重抓狠抓秸稈禁燒禁拋,佔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是年年“秸稈兩禁”,年年還是出現由於焚燒秸稈而引發的持續霧霾、煙霾天氣。看來,我們在責怪農民朋友“不像話”、“不聽話”的同時,更要深刻反思。
俗話說,堵不如疏。因噎廢食的做法,堵得了一時,堵不了一世。解決秸稈問題,同樣如此。目前各級各地採用的方式,基本還是禁燒禁拋,並且在一定的時間段內明確專人下村巡邏,以此來封堵農民群眾焚燒秸稈,但是,殊不知,百密終有一疏。這邊檢查巡邏的人剛走,那邊說不定農民就開始燒了起來。因此,對待秸稈問題,絕不能一味地封堵,而要進行科學有效地疏導。一方面,要強化宣傳教育,在利用宣傳車巡回宣傳的基礎上,要深入群眾家中,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讓農民群眾認清焚燒秸稈可能帶來的空氣以及土地污染﹔另一方面,與其派人下去查堵,不如組織突擊隊,幫助群眾將田頭溝渠邊的秸稈等用車運走,既避免群眾零散焚燒,又可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減少河道污染﹔再一方面,大力推行土地流轉,將農戶零散種植糧食向集中集約種植糧食轉變,並與連片承包者簽訂“秸稈兩禁”協議,強化責任落實。
目前,對基層干部層層加壓,並採取分級繳納保証金制度,是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方式。“秸稈兩禁”工作,一些地方也是採取的這種方式。但是,在考核的過程中,基本是獎的多,罰的少,或者說,重獎勵,輕懲罰。鑒於此,一些地方,干脆將保証金制度異化成了一種“變相福利”,不論什麼事情、什麼工作、什麼活動,一律採用保証金制度,不管完成的質量怎麼樣,基本都要配套獎勵。這其實是典型的“官本位”思想,或者說,是一種“權力自肥”。原本是職責范圍之內的事情,該做好的必須做好,不存在所謂的“獎勵”,相反,一旦出現工作失誤,必須加大處罰、嚴厲問責,絕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更不能將板子打錯對象。
秸稈禁燒禁拋的核心,還是必須推行綜合利用。如果沒有利用、使用的出路、出口,一直將秸稈堆放在田間地頭、溝渠河邊,一來有被燒的危險,二來也會對河道造成次生污染。因此,必須始終將秸稈還田以及綜合利用提到重要議事日程。一方面,可以改良稻麥收割機械,收獲糧食的同時直接粉碎秸稈﹔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秸稈發電、秸稈加工等龍頭企業,提高農民賣秸稈、運秸稈的積極性,培養和發展秸稈運輸、利用的專業合作社﹔再一方面,可以採用秸稈補貼的方式,鼓勵農民就近運輸、就地還田。
秸稈禁燒禁拋以及治理大氣污染,必須遵循科學、依靠科學,絕不能以行政命令或長官意志來推進或干預。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面對持續霧霾,我們除了被動呼吸嗆人的空氣,更要主動作為,切實找准產生霧霾、煙霾的真正原因,絕不能簡單地將問題歸結為汽車尾氣排放和北方取暖所導致,要正確面對秸稈焚燒這一重要因素並切實加以解決,特別要堅決反對霧霾背后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作風問題。對於頂風焚燒秸稈、故意破壞大氣環境的行為,當然需要強化教育、嚴肅懲戒,但與此同時,各級各地黨政部門、黨員干部要深刻反思:轉變政府職能,提供更多更優的公共服務,我們到底做了多少。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員,絕不是挂在嘴上說說而已的。
治理持續霧霾、煙霾,“秸稈兩禁”,都離不開群眾的參與和支持。聽黨話,跟黨走,也是全黨全國人民的義務。而要想真正讓群眾聽話、跟行,必須始終牢記“以人為本”、“以民為先”。“得民心者得天下”,才是千古不變的真理。
相關專題 |
· 倪洋軍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