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雄風
11月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這就意味著被爭論了數年的延遲退休年齡終於從“謠言”變為現實。
筆者認為,實施延遲退休至少需要處理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需要處理好年輕人就業難的問題。延遲退休最大的負面影響就是對年輕人就業的沖擊。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而上世紀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是我國人口出生最多的時期。依次類推,這個期間出生的人的子女又是最多的。要說中國進入老齡化時代,那至少要再過20年。話說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的人的子女基本上就業了。但不要忘了,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的人的子女正在上學,或已到了大學畢業找工作的時候。根據人社部2011和2012年的數據,中國新增就業人口分別為1221萬人和1266萬人,每年離退休人員在600萬至700萬人。若實施延遲退休政策,必然使得600至700萬適齡就業人口就業困難。這麼多人就不了業,將是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甚至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
二是需要處理好老干部提前“退養”的問題。按照目前的退休政策,凡男年滿60周歲,女干部年滿55周歲,女職工年滿50周歲,必須退休。但現實中,許多干部職工未到退休年齡就提前“退養”了。比如在縣、鄉機關或事業單位工作的人,尤其是領導干部,由於受任職年齡的限制,正科一般在53周歲、副科在51周歲被免職后,就離開單位回家休息了。一般干部也是比照這個年齡“退養”的。雖然這些人都已離開工作崗位回去了,但實際上他們並沒有退休,而是仍然佔著單位的編制,其工資、福利一分都不會少拿。這說明什麼問題呢?說明在基層,誰都不想干到60歲才退休,更不用說延遲到65歲了。如果延遲到65歲退休,許多人最多在單位上混到60歲就又要提前“退養”了。當然,許多當領導的是非常贊同延遲退休的。因為延遲了退休年齡,他們至少還可以多當幾年領導多撈些好處。但對一般干部來說,誰都不願帶根拐杖去上班,更不願累死或老死在工作崗位上。因此,與其延遲退休年齡,還不如讓所有干部、職工都正真干到退休年齡。提前“退養”而不退休,實質上也是一種“吃空餉”。對這種“吃空餉”行為應當糾正。
三是要處理好多繳少領養老保險金的問題。有專業人士估計,退休年齡每延遲一年,養老統籌基金可增長40億元,減支160億元,減緩基金缺口200億元。由此可見,延遲退休年限確實可以有效緩解養老金缺口問題,但將增加個人負擔。國家在算這個賬,老百姓也在算這個賬。按目前的游戲規則,老百姓肯定要吃虧。比如,一個人從25歲工作,隻要繳15年的養老保險到60歲就可以領養老金了。如果再延長5年,就要少領5年的錢。不管國家的政策再怎麼好,一個人的壽命總是有限的。你讓他從20多歲繳納到65歲,要繳40多年的養老保險,按平均壽命72歲來計算,才領7年的錢。就按今年的8000多元的60%計算,1年繳5000,40年至少要繳20萬!有這麼多錢存在銀行裡也可養老!我想,這個賬誰都會算。當然,這其中也有活到90多歲乃至過了百的,但那畢竟是少數。至於說若活不到65歲可以退本金,社保還給予一定的喪葬費、撫恤金等,對死人來說,這又有什麼用?最多能給活人減輕一點負擔而已。與其這樣,還不如在活著的時候讓其多享受點。有媒體指出,中國目前有3800多萬人中斷社保。我想,這麼多人中斷社保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擔心延遲年齡多繳少領養老保險金。如果再不改變政策,那將會影響到中國才建立起來的社保體系。
四是需要處理好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問題。話說人的一生就這麼幾十年的光景,尤其對60歲以上的人來說,就應該讓他們退休回家頤養天年,就應該讓他們快快樂樂地度完余生,就要尊老愛老,沒有必要把他們搞的如此緊張如此辛勞如此不快樂。再說,即使他們不想離開單位,單位也不想要他們。因為這部分留在單位很難管理。這不是故意給他們氣受嗎?另外,中國還有那麼多年輕人就不了業,有必要為了200億元的養老金缺口讓年輕人無事可干嗎?有人說,目前許多60歲以上的老人仍在勞動。其實那是生活所迫,因為他們家庭困難,不自食其力行嗎?如果這些老人家中的年輕人都就了業,而且工資也高,誰還會忍心讓60多歲的人天天上下奔波呢?一說到延遲退休年齡,一些專家總愛跟外國相比。要知道,這是中國,中國與外國的國情根本不同,沒有一點可比性。
相關專題 |
· 秦漢雄風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