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水之喻
習近平26日在荷澤召開座談會時,給市、縣委書記們念了一副對聯:“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飯,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他說,對聯以淺顯的語言揭示了官民關系。封建時代官吏尚有這樣的認識,今天我們共產黨人應該比這個境界高得多。(11月27日新華網)
當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在全黨深入開展,其目的就是要處理好同群眾的關系問題,而要處理好與群眾感情問題,說到底是個怎樣看待群眾、怎樣對待群眾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念出“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的對聯,其實就是要求廣大領導干部要常思自己也是百姓,常念百姓冷暖,始終和群眾坐在一條凳上,將群眾真正裝在心裡。
國父孫中山先生曾說過:“官吏,則不過為國民公仆。”我們黨的黨章中也明確指出,領導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其權力是人民群眾賦予的。作為一名人民公仆,應該與黨的宗旨保持一致,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最基本的職業道德要求和最主要的政治素質,作為自己工作中“幸福指數”的追求方向。
然而,在我國兩千多年封建文化的影響下,如今在我們的領導干部隊伍當中,還有些人嚴重存在古代的“官本位”思想,認為“官”是老爺,老百姓是仆人,官欺民、民順官是理所當然的,致使官民關系顛倒,人民公仆成了人民“老爺”,這顯然背離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沒有擺正“主人與公仆”關系,致使現實生活中經常出現趾高氣揚的以官自居者。
這種“主仆”關系“身份倒置”必然會導致官民關系“出軌”,進而使自己脫離了人民群眾,也迷失自己在工作中的幸福方向。於是乎,“執政為民”便挂在嘴邊上,干的卻是謀取私利的事情,對“民生疾苦”不聞不問,漠不關心﹔官僚主義嚴重,“堂上一呼,堂下百諾”,大門一出,群眾“重足而立,側目而視”。
因此,對領導干部而言,必須要認識到位、擺正位置。隻有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時刻牢記“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才能明確自己的“身份”,擺正“主仆”關系,從而避免官民關系“出軌”,真正讓自己在看待群眾、對待群眾的問題踐行好群眾路線。
相關專題 |
· 李喻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