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讀懂習近平總書記念對聯的深意

文白石

2013年11月28日16:1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1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菏澤召開座談會時,給市、縣委書記們念了一副對聯:“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飯,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他說,對聯以淺顯的語言揭示了官民關系。封建時代官吏尚有這樣的認識,今天我們共產黨人應該比這個境界高得多。(見新華網北京11月27日電)

習近平總書記念的這幅對聯,雖隻44個字,但頗含哲理。雖是封建時代的文字,仍可生發深刻啟迪。上聯是說做官應不計個人榮辱得失,須勤政為民,恪盡職守,造福一方。下聯言明老百姓是衣食父母,為官決不能忘本﹔做官也系一介平民,不可欺壓百姓。讀懂總書記“念對聯”的深意,就是要明白並回答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

“為了誰”?為誰立命、為誰謀利始終是一個根本性、方向性問題。早在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同志就明確提出“為什麼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地方全靠一官”,就是要“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們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鮮明地寫在自己的旗幟上,融入到全部的奮斗實踐中,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擁護支持,凝聚起巨大的前進力量。然而,有些干部卻在“為了誰”上犯了迷糊,過於計較個人的榮辱得失,不在為民辦實事上下功夫,卻在個人私利上想辦法,實在令人遺憾。解決好“為了誰”的問題,關鍵是站穩群眾立場,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

“依靠誰”?成就偉大事業須有偉大力量。如果搞不清楚“依靠誰”,就找不到依靠的力量,再美好的社會理想也隻能成為空想。“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飯”,群眾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是我們的根我們的本,我們的一切權力都來自人民所賦予。緊緊依靠群眾是黨的事業成功的根本保証。然而,有些干部卻鄙視群眾、輕視百姓,把與群眾的“魚水關系”變成了“蛙水關系”,需要時跳進去,不需要時就跳出來。離開了人民群眾,沒有人民群眾的支持和付出,就沒有了依托、沒有了支撐,就會一無所有、一事無成。解決好“依靠誰”的問題,要牢固確立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根本方法。

“我是誰”?這個問題對於每個黨員干部來說非常重要。隻有弄清“我是誰”,才能更好地認清自己、定位自己,才能更好地改造自己、提升自己。“自己也是百姓”,可謂一語道破真諦。領導干部無論官位高低,都來自於普通百姓,絕不能忘記這個根本。然而,在現實中,也有一些干部,把自己視為“官老爺”,而且“官氣”還特別嚴重,對基層群眾訴求漠不關心、拒之千裡,見到民眾趾高氣揚、吆五喝六。隻有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隻有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解決好“依靠誰”的問題,要保持赤子之心,把群眾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像對父母、對親人一樣為他們服務。

明白並回答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也就讀懂了總書記“念對聯”的深意。如是,我們黨就能永遠贏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我們黨帶領人民群眾加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就有了強大的依靠力量。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娟、謝磊)
相關專題
· 文白石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