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君
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完善選人用人專項檢查和責任追究制度,著力糾正跑官要官等不正之風。與之呼應的是,今日人民日報刊發仲祖文署名文章《不准為干部提拔“打招呼”》,文中指出,現在,一些地方有一種不良現象,就是在干部提拔任用中托關系、遞條子、“打招呼”。每當干部調整之際,這些地方的主要領導就會接到方方面面的“招呼”,有來自上級領導的,有來自一起共事的班子成員的,有來自本地黨政職能部門負責人的,有來自熟人朋友的,也有來自一些老同志的。這股“打招呼”之風,嚴重干擾用人秩序,敗壞用人風氣,助長跑官要官,干部群眾很反感,必須堅決糾正和剎住。
《不准為干部提拔“打招呼”》一文對目前為干部提拔“打招呼”的現狀、原因和對策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闡述,筆鋒犀利,視覺敏銳,文中“走捷徑”、“說得上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示之以“利”、恃之以“權”,為“自己人”說好話、求關照,等一系列的語言高屋建瓴、通俗易懂,達到了“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的效果。
我們都知道,多提拔一個“官油子”,就會少重用一個“好干部”。對干部提拔“打招呼”,多傳於坊間巷角,干部選拔任用極為嚴肅的話題淪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被人指指點點,是干部選拔制度的蒙羞。此前,中組部就曾提出讓賣官者身敗名裂,讓買官者“賠了夫人又折兵”。其實,私底下“打招呼”,背地裡賣人情,對干部提拔“打招呼”說到底也是變相的買官賣官,傳遞的是一種庸俗的官場“潛規則”,是地地道道的用人上不正之風,其背后隱藏著的利益鏈條或權錢交易,在人民群眾眼中是最大的腐敗。
有順口溜笑談潛規則:“不跑不送,原地不動﹔隻跑不送,暫緩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在“官油子”投機取巧潛規則的支配下,干部提拔“打招呼”的“歪風邪氣”就會見長,就會見風使舵、大行其道,“打招呼”者權力尋租,甚至明碼標價,“被打招呼”投其所好,錢賄、色賄、雅賄無奇不有,於是“帶病在崗”、“帶病提拔”、“邊腐邊升”現象司空見慣,而不跑不送者的政治發展空間因為這種“不正當競爭”而被大大壓縮。
糾正和剎住干部提拔“打招呼”這股歪風,不讓“打招呼”者腳底抹油——溜得快,讓“打招呼”者腳底打滑,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先要鋪設不憑關系憑實績的“好干部”成長軌道,讓投機取巧的“官油子”從根本上找不到入手。還要完善干部選拔任用、選人用人專項檢查和責任追究等制度的“籠子”,從制度上鏟除跑官要官的土壤和人情運作的空間。同時,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營造起“沒有不透風的牆”,“紙裡包不住火”,“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的強大震懾氛圍﹔形成“天機”泄漏、東窗事發的強大懲戒氣場。從而,達到讓“打招呼”者腳底打滑的目的,真正讓選人用人風氣真正清朗起來、純潔起來,讓干部群眾真正感受到組織上的公道公平公正。
相關專題 |
· 冬君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