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華欣
我今天來,目的很明確,就是看望湖南少數民族鄉親們。我說了,要看真正少數民族的村子,不要臨時收拾,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真正了解大家的生活狀況。(11月4日,新京報)
湘西老人不識習近平,問“怎麼稱呼您”。這條新聞,乍一看有點好笑,可是仔細想想,這位老人確實沒受到當地干部的“臨時培訓”,習近平確實看到了“原汁原味”的特困戶。在施齊文家,習近平看到了兩位老人睡覺的小木房,揭開了米倉蓋子,還走進豬圈看了看老人養的兩頭豬。一盞節能燈是唯一“電器”,家裡連電視機都沒有,也難怪老人“不認識”總書記。
重視調查研究、大興調研之風,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成為“好干部”的一門必修課。“不要臨時收拾,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這就是調查研究的精髓——實事求是。沒有安排、沒有“排練”,這樣的調研最能走進群眾的生活,最能貼近百姓的心窩。
而有些干部下基層調研的時候,習慣於按照當地干部安排的路線走,就像跟著旅游團,走馬觀花,隻有政績的風景線,卻沒有民間疾苦的“蕭蕭竹”,想看的看不到,看到的不真實,這是調研的大忌。
沒有“臨時收拾”的地方最真實。在顛簸的湘西小道上,習總書記叩開柴扉,與村民促膝交談,看到了真正少數民族的村子。這樣的一個行程,勾勒出一條典型的“調研路線圖”,成為領導干部調研的一面鏡子。
沒有“臨時收拾”的調研最有用。“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問題、矛盾、怨言等都不是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看不到問題,深入基層,最怕摸不透實情。去哪裡,看什麼,怎麼看,效果會大不一樣。“不要臨時收拾”的調研要成為常態。
“不要臨時收拾,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應該成為干部調研的座右銘,隻要有了這樣的認識和作風,就一定能踐行好群眾路線,就一定能做一份高分的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