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簫暮鼓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於11月9日至12日召開,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問題並作出總體部署,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等領域的改革,改革的范圍之廣、力度之大,都將是空前的。在兩個多月后,中國的改革開放大業有望開啟新的歷史進程。
改革開放是我國發展的最大“紅利”。1978年12月,在鄧小平同志的引領和倡導下,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中國在走過不少“彎路”、吃過不少“苦頭”之后,終於找到了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子。此后的三十五年中,中國人“摸著石頭過河”,一次次享受著改革的“甜頭”所釋放出的發展“紅利”,為中國的前行迎來了嶄新的“春天”。
“改革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取得的巨大成就,靠的就是改革開放。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起點上,如何能夠進一步加大力度、全面深化改革,走出發展的“攻堅區”和“深水區”,已經成為我們亟待解決的重中之重,也成為了人們對於十八屆三中全會最大的期待。
“不干可能不犯錯,但要承擔歷史責任。”改革是政治的常態,特別是在“深水區”,更要拿出勇氣和智慧,時刻准備破釜沉舟、背水一戰。這個過程中必然會觸動固有的利益格局,也必然會帶來短期的、局部的“陣痛”,但我們身上肩負著歷史的責任和人民的囑托,隻有敢作敢為,才能讓發展的“接力棒”薪火相傳。
“深化改革,千頭萬緒,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改革越深入,牽扯的矛盾越復雜,越要講究改革的策略和方法。深化改革的關鍵在於向群眾“問計”,在群眾中找准“突破口”。把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作為深化改革的首選目標,唯有這樣,才能“牽一發而動全身”,起到化簡為繁、事半功倍的效果。
十八屆三中全會作為中國35年改革開放延續的重要“節點”,將為我們帶來更多的改革“甜頭”和發展“紅利”。與此同時,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也將在新的歷史高度上,為中國號“巨輪”的前行勾勒一幅更為遼闊的“航線圖”。
相關專題 |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