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宏勝
在全國道德模范和提名獎獲得者中,“80后”青年一代的集體亮相讓人們看到了敬業奉獻、刻苦向上、淡泊無畏的好品質。相對於新“奴隸”時代,他們詮釋的是新“努力”時代。本期好德行聚焦崗位上的“80后”道德模范,學學他們的“努力”范本。(2013年10月27日《中國文明網》“80后”青年該向同齡道德模范學什麼)
確實如此,讀完了《中國文明網》刊登的一組“80后”道德模范的先進事跡,真的為他們感到驕傲和自豪。在他們身上我們不僅看到了敬業、刻苦、淡薄名利和努力進取精神,而且打破了人們曾經有過的擔憂,“80后”是垮掉的一代之說。他們是各個行業裡的先進典型,更是國家的未來與希望。
對此,《中國文明網》提出80后”青年該向同齡道德模范學什麼?筆者以為要有“三種境界”。
首先,要學他們的“努力”之境界。如賈向東,這位1982年出生,30剛出頭的青年,他在工作中堅持高標准、嚴要求,對自己所焊的每一道焊口都是認真負責,確保焊一道合格一道,決不允許出現質量問題。如果他不努力,那麼他能保証在參加十五座電廠工程建設的焊接工作中,累計完成高壓焊口兩萬余道,焊口一次受檢合格率和優良率達99%以上,被譽為“信得過焊工”、“免檢焊工”?別人把電焊工當作普通工作,而賈向東卻當成繡花一樣精心的創作。從賈向東的事跡中,我們不難看到“隻有努力創造機遇,才有機會獲得更大成功”的那句名言。
其次,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之境界。曾經對於“80后”、“90后”,不少人認為,他們是新時代的寵兒,沒有經歷過苦日子和生活的磨練,是在溫室裡長大的一代,況且多數是獨生子女,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面對新的生活和新的工作很難適應。現實也告訴人們,在“80后”、“90后”當中的確有啃老族和奔奔族。更有之被稱為“富二代”。他們不願意吃苦,也不能吃苦。甚至於他們面對較大的生活壓力,有“一種說不出的心酸”。於是,有人擔心這樣下去,家庭有希望,國家有希望?而在全國道德模范身上,凸顯了敬業、刻苦、耐勞之精神。像貴州省的“80后”白衣天使鐘晶,她放棄了省城的醫護工作,扎根偏遠的貴州山區。在大山深處,她用自己的積蓄創辦了衛生室,靠著自己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濟世救人的醫護情懷,履行了一個醫生的職責,成為了山村百姓的守護神。如果鐘晶沒有吃苦耐勞精神,那麼她又能如何用精湛醫術救死扶傷,又能如何用真切感情得到鄉民的信任和感激。
再次,就是要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之境界。馬克思曾經說過,在科學上面是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隻有那在崎嶇小路上攀登不畏勞苦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山西電力建設二公司的焊工賈向東,之所以在11年的生涯中,從一名農民工逐步成長為一名技術過硬的高壓焊工、焊接高級技師、金牌工人,並成為城市建設的中堅力量,就是因他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他把自己融入到工作實踐當中,不斤斤計較,將個人的價值與社會的利益融合到一處,並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展現出了最美的華章。
因此,“80后”道德模范的同齡青年和“90后”,要具備這三種境界,就能發揚和延續社會的正能量,就能為實現“中國夢”做出應有的貢獻。
相關專題 |
· 沈宏勝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