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陶鑄的用人“標准”值得我們用心領悟

林偉

2013年10月25日16:3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作為一個領導者,善於用人是必備的領導藝術。陶鑄主持中南局工作時,可以說知人善任,一呼百應。當時中南局機關是從5省(區)和中央機關陸續抽調干部組建起來的,調集的人員中,有德高資深的老干部,有能獨當一面的“將才”,有具備各種專長的多方面、多層次的“謀士”,還有大量的從事各項業務的一般工作人員,各自的經歷、特長、氣質和性格是有很大差異的。

面對這種情形,陶鑄在選用人才時,以有強烈的革命事業心和能干實事為主要標准,不贊成重用所謂“老實、聽話”的人。(2013年10月25日《北京日報》)

眾所周知,國以人興,業在用人。實踐早已証明,如果一個地方選拔了一批忠誠於黨和人民、銳意進取、真抓實干、清正廉潔、無私奉獻的干部,這個地方就會經濟發展迅速,干群關系密切,人民安居樂業。反之,如果一個地方人選得不好、用得不當,這個地方的經濟就會停滯不前,干群關系就比較緊張,嚴重影響黨的作風建設,更甚者會敗壞黨的風氣,損害黨的形象。

正因如此,筆者認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陶鑄的用人“標准”,蘊含了豐富的辯証法思想,至今仍給予我們重要啟示。

拿破侖曾經說過,“獅子統帥的綿羊軍隊要勝於綿羊統帥的獅子軍隊”﹔列寧也說過,“要研究人,要尋找能干的干部。”我國有句通俗的名言說的更明了,“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這都凸顯了選才用人的重要性,一個領導干部往往能決定一個部門工作的好壞,甚至一個地方經濟的發展興衰。

特別是隨著我們的改革進入深水區,面對躲不開、繞不過的諸多矛盾和現實難題,當下更加需要“闖”的精神、“沖”的勁頭,需要一批想干事、敢干事、會干事、干成事、善於破難、能夠駕馭全局的干部,不需要陶鑄所反對的那種所謂“老實、聽話”的干部。用陶鑄的話說,如果講“老實”,廟裡的菩薩最“老實”、最“聽話”,但辦不了任何事。

毫無疑問,陶鑄反對的那種所謂“老實、聽話”的人,就是那些不敢碰硬,安於現狀,不能敢於擔當的干部。他們喜歡在領導面前,當迎風細柳,風往哪吹就往哪倒,唯唯諾諾,沒有真知灼見,工作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尤其是面對不斷發展變化的形勢任務,缺乏發展意識和機遇意識,有條件用不好,有機遇抓不住,滿足於當“太平官”、做“太平事”,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抱著完成任務、應付差事的態度,拈輕怕重、避重就輕,能推就推,能拖就拖,能繞就繞,怕擔風險,怕負責任,對事業缺乏激情,習慣於等上邊的說法、套別人的做法,上級領導讓干啥就干啥,自己不去思考,不去研究。

如果我們使用了這樣的干部,就如同“綿羊統帥的獅子軍隊”,根本無法擔當起推動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重任,不僅貽害黨和人民的事業,而且還會引發用人導向的錯誤,導致劣者進、優者下,影響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活力。所以,陶鑄的用人“標准”值得我們用心領悟。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娟、謝磊)
相關專題
· 林偉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