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君
調查研究要不打招呼、不發通知、不要陪同、不說目的,自定時間、自定地點、自定路線、自定主題,堅持一線工作法,一竿子插到底聽取第一手意見。
調研是聽真話、摸實情的有效方式,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主要途徑,是求真務實、推動工作落實的有效措施。從實踐看,做好調研與其說是創新,不如說是回歸,回歸黨的優良傳統,回歸調研的本質、本真、本源。簡單說,調研就要隨機選點、實地調研,直接面向基層一線了解真實情況。可以說,關鍵在調准調研的“音”和“調”上。
調對回歸傳統的“調”。調查研究是我黨各項工作的制勝法寶,是做好領導工作的基本功,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內在要求和基本方式。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導致的偽調研、虛調研、被調研泛濫成災、勞民傷財,造成基層無奈、群眾反感。因此要讓調研成為轉變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突破口,讓調研是回歸我黨重視調查研究優良傳統,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有力反擊。
調准回歸本真的“調”。路線“天衣無縫”、地點“妥妥當當”,“花團錦簇”、“欣欣向榮”,看到、聽到、走到的都是精心准備的“亮點”、認真包裝的“景點”,加之“入鄉隨俗”、“悉聽尊便”、走馬觀花,調研流於形式。調研就要防止成“調演”,杜絕真相被“架空”、問題被“隱瞞”、民意被“彩排”,通過背著“問號”搞調研,帶著任務下基層,滿腔熱情進農家,通過解剖麻雀、去粗取精,點線面結合,掌握“原生態”的實情,真正從基層和群眾中取回“真經”。
調正“微服私訪”的“調”。調研不是微服私訪,也不是明察暗訪,而是各級干部的常態工作方式,調研要建立相互理解、支持、信任的關系。完善調研制度比微服私訪更重要,有人習慣於把調研等同於微服私訪,其實根本不是一回事,微服私訪的目的是懲治,調研的初衷是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調研也不是站在領導立場上挑毛病、找茬子,而是站在群眾和基層的立場檢驗自身工作,反思和改進不足。調研既“摸實情”又“促落實”,實現了調研的過程就是抓落實的過程,圍繞落實與否、為什麼沒落實、怎樣才能落實,進一步強化調研的落實意識。
相關專題 |
· 冬君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