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
權力集中且缺乏監督會怎樣改變一個官員?10日在安徽宿州出庭受審的安徽阜陽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太和縣委原書記劉家坤,其十年轉變令人瞠目。 (2013年10月10日新華網)
其實,太陽在選擇中上升,流星在選擇中下沉,人生的輝煌和沉淪,常常取決於一念之間。在市國土局局長任上,劉家坤著手建立“四項陽光制度”規范土地批租,被評為“國土衛士”、“勤廉兼優干部”﹔調任縣委書記之后,他卻帶頭破壞土地制度、權力尋租房地產市場,使太和縣土地房產市場亂象叢生,本人涉嫌受賄2900余萬元財物,“帶動”分管副縣長、縣國土局局長、規劃局副局長等一批干部“上行下效”貪腐被查處。
如此強烈的反差,也再次証明了一句老話:為官者不患無位,而患德之不修﹔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劉家坤出事,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不是出在沒有道德上,而是出在不能保持良好道德、不能養成與時俱進道德上。於是乎,便產生了信仰缺失、理想淡化、道德滑坡,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扭曲,這是他走向墮落最大的背后“推手”,更是他步入犯罪深淵的“潰堤口”。
正像案發后,劉家坤在《悔過書》中自我剖析的,擔任縣委書記一段時間之后,思想道德出現滑坡、物欲膨脹,擺不正位置,狂妄不拘、獨斷專行,不按程序決策辦事。“我的教訓証明,權力集中不受監督是最大的腐敗!”
由此觀之,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日益擴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社會思潮和人們的道德觀念都發生變化,對領導干部來說,權力、金錢、美色各種誘惑越來越多,隻有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做到嚴格自律,警鐘長鳴,才能確保權力行使不偏向、不越軌、不出格。特別是一些領導干部之所以走上違紀違法犯罪道路,原因很多,但就主觀原因而言,主要教訓就是經不起權力、金錢、美色的誘惑。道德滑坡、官德缺失往往都是從管不住自己的欲望開始的。正所謂“貪心由微而起,貪不遏則害人害己﹔嗜欲因縱而虐,欲不止則迷心毀身。”
如此說來,劉家坤從“國土衛士”到“土地巨貪”、從“明星干部”到“階下囚”的十年轉變,再次警示我們,立德是領導干部執政為民之基,有德是領導干部立身為官之本,修德是領導干部潔身自好之源,守德是領導干部建功立業之方。領導干部必須要常修權力、職業、做人之“三德”,像水手一樣,當政治航船遇大風大浪時,保持堅定﹔當風平浪靜時,保持謹慎與敏捷,時時牢記“不矜細行,終累大德,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的道理,不論在單位還是在家裡、在公眾場合還是在無人知曉的地方,也不論白天黑夜、明裡暗裡,都要管住自己的口、自己的手、自己的腿,始終做到心中有道德法庭、內心有道德法官,“三省吾身”至靈魂深處,耐得住艱苦、抗得住誘惑、管得住小節、守得住根本。
唯其如此,才能固本強身,防微杜漸,不因權重而失重,不因權輕而自輕,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扎扎實實做事,不濫用手中權力,不迷失人生方向。
相關專題 |
· 林偉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