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朱德的“共產黨員不能坐滑竿”值得銘記

林偉

2013年10月11日13:2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最新一期的《黨史博覽》雜志載文稱,1963年4月,朱德到四川視察工作,按照行程安排要登峨眉山,去看看有名的萬年寺。當時上萬年寺的路,坡陡路滑,十分難走。陪同的地方領導考慮到朱德已是77歲的高齡,又是第一次登峨眉山,建議讓他坐滑竿上去。朱德堅決反對,說:“共產黨員是不應該坐滑竿的,更不能坐上滑竿去爬山,如果那樣,就失去爬山的意義了。”陪同的同志說,您年紀這麼大了,又不常來,偶爾坐一次,不算什麼。朱德聽后十分嚴肅地說:“偶爾坐一次也是錯誤的。”后來,他硬是沿著崎嶇的山路,一步步地上山,一步步地下山。

讀罷此文,讓人感慨不已。特別是朱德所說的“共產黨員不能坐滑竿”,更是令人敬仰、感懷。筆者認為,這是不搞特殊化的一種自我約束,是破除特權思想最生動的教材,也是教育實踐活動最锃亮的鏡子。

應該說,一個政黨的凝聚力、號召力,既來自政黨本身的宗旨方向,更是來自黨員領導干部人格和作風的力量。翻閱歷史資料,我們不難發現,延安時期,無論是黨的領導干部,還是普通黨員,都把自覺帶頭吃苦作為唯一“特權”,從來不搞特殊化。

如:1940年春,朱德帶領工作人員到南泥灣勘察。晚上在一個破窯洞宿營時,他悄悄睡在門口的鋪位,給大家擋風。從國統區來的外國記者要採訪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陳雲,卻看見他挑著一擔馬糞正向山上走。南泥灣墾荒初期,359旅718團團長陳宗堯帶戰士到延安、延長等地背米,第一個涉水渡過冰未全消的延河。在戰斗中失去左臂的抗大校長彭紹輝,專門打了一把短柄的小镢頭,帶頭上山開荒生產……

正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人民群眾正是耳聞目睹大量這樣的事實,才認識到我們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求解放的,看到了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因而真心實意擁護共產黨。歷史証明,共產黨人不搞特殊化,是我們團結人民,戰勝困難,贏得勝利的重要法寶。

然而,在經濟社會轉型的大環境下,由於受到一些消極腐朽思想及不良生活方式的沖擊和影響,追求享受、崇尚奢靡的不良之風在少數領導干部中開始蔓延,其原因就在於他們淡忘了黨的優良傳統,官本位意識、特權意識滋生蔓延,不僅堂而皇之地謀特權、搞特殊,而且還為此炮制種種“名正言順”的理由,用一座無形的牆把自己和人民群眾隔開,嚴重損害了黨的形象,損害了黨群、干群關系。

正因如此,筆者認為,以朱德“共產黨員不能坐滑竿”為鏡,各級黨員干部都應有所感悟、有所清醒、有所行動。要切記,斗轉星移,江河永恆。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能搞特殊化,這是共產黨人的鮮明標記和永遠不變的本色。如果有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章不循、有紀不守、有法不依,把公權變私權、變特權,變成追求享樂、奢侈浪費的工具,恐怕隻能用“以卵擊石”、“ 飛蛾扑火”來作答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娟、謝磊)
相關專題
· 林偉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