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
我曾被評為四川省優秀紀委書記,而今卻成了金錢的奴隸、人民的罪人。在檢察機關偵查階段,我懷著一顆悔罪的心,全面徹底交代了自己的所有犯罪事實。這是四川省宜賓市副市長(副廳級)陳光禮的懺悔語。(2013年9月24日《檢察日報》)
記得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曾勸誡大臣:“人情得足,苦於放縱,快須臾之欲,忘慎罰之義。”意思就是人的欲望一旦在某方面得到滿足,就會變本加厲,肆意驕縱,隻顧貪圖一時的快樂,而對國家的刑罰無所顧忌。縱觀近年來落馬的貪官,有哪一個不是被欲望所牽絆、被金錢所迷亂,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對於陳光禮來說,也是如此。從其墮落的人生軌跡中,我們可以看出,與諸多腐敗分子的墜落過程一樣,陳光禮也有著一個從艱苦創業,到成就輝煌,再到身敗名裂的“三步曲”。而自行毀滅的開始,首先是精神支柱的傾斜,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扭曲,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的錯位,然后一步一步墜入不能自拔的深淵。
所以,陳光禮在懺悔中說道,剖析自己的犯罪歷程,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生觀、價值觀的蛻變、扭曲,認為隻有金錢才能給自己未來的美好生活提供保障。不學法、不懂法、不守法也是我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對於本職工作,我學習研究較多,對於法律法規,則學得極少,對自己的受賄行為心存僥幸,麻木不仁,以至於越陷越深。不正當的朋友交往是我走上犯罪道路的直接原因。我沒有深刻認識到這些人和我交朋友並送錢給我,是因為我手中有權,而非我們是朋友。
在筆者看來,陳光禮對自己犯罪歷程的剖析,給我們最大的警示是:樹朽先朽於根,人毀先毀於心。精神支柱的傾斜是每一個腐敗分子走向墮落的第一步﹔心態失衡,唯財是命,以權撈錢,是每一個腐敗分子走向毀滅的必然結果﹔不注重小節,耐不住寂寞,追求享樂腐化,是產生腐敗的重要缺口﹔交友不慎、不注重自我保護,是誘發問題的重要因素。特別是“感覺提拔無望,就有了換屆撈一把的想法”,是他由輝煌走向墮落的“致命傷”。
正因如此,筆者認為,社會環境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客觀存在,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人生之路怎麼走,關鍵是要從嚴管好自己,要常思自己的身份,深思自己的身份,慎思自己的身份,時刻不忘自己手中的權力是人民群眾賦予的,是用來更好地為廣大老百姓服務的,而不是用來為自己謀取私利的一個工具,否則,最終的結果隻會讓自己墜入犯罪的深淵。
在這個意義上說,黨員領導干部都要以此為戒,更加珍惜自己的崗位,愛惜自己的榮譽,關心自己的前途,始終保持如履薄冰的清醒頭腦,時刻繃緊廉政建設這根弦,認真念好“三自經”(即自身正、自身淨、自身硬),自覺守好“三條線”(即個人與家庭的情感線、公與私的警戒線、紀律與法律的高壓線),在工作、學習、生活和社會交往中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切實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讓黨紀國法的警鐘在耳邊、在心中時刻敲響、長鳴。
相關專題 |
· 林偉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