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給貪官“挪窩”,別給公眾錯覺

石家友

2013年09月04日13:5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新華網9月3日電:記者從中央組織部獲悉,國務院國資委主任、黨委副書記蔣潔敏涉嫌嚴重違紀,中央已經決定免去其領導職務。而此前,蔣潔敏正在接受組織調查的消息,已經滿天飛。

蔣潔敏的落馬,之所以引起“轟動”,在於他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落馬的首位中央委員,也是第九個被關進“籠子”的省部級高官。同時,他此番“出事”,距他走馬上任僅有半年時間。這之前,他是中石油的董事長。也因此,他成為貪官中“一挪窩就短命”的又一人。

新世紀以來的“貪官榜”上,蔣潔敏不是一“挪窩”就短命的第一人。2002年1月7日,貴州省交通廳原廳長盧萬裡被免職,改任經貿委副主任。隨后他稱病未前去報到,而持假護照出逃至斐濟共和國。2002年4月16日被遞解回國。2007年5月11日,貴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原總經理喬洪,被調離原工作崗位,平級交流任貴州省國資委副主任。平調3天后,他被雙規。

當然,對問題官員,先行“挪窩”再調查,不但能避免打草驚蛇,還使官員跳出原有的小圈子,離開其權力盤根錯節的實權部門,排除干擾調查的各種因素,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反腐策略。

但這種“剝離”式的策略,用起來恐怕還要有一個“通盤考慮”。即不能給公眾這樣的錯覺,以為組織上“用人失察”的錯覺。

以蔣潔敏為例。他原是中石油的董事長。一下子從國企“大老板”,到國資委主任的位子上,明擺著就是提拔或者重用。國資委可不是一般的部委,它掌管的可是全國的國有資產。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國有企業的做大做強,全靠它了。這樣給他“挪窩”,很容易給人“用人失察”的印象。如果這種錯覺確實存在,那就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選人用人的公信力。

同時,這樣的官員,在重要的崗位上,在他沒有倒掉之前,他還會進一步“禍害”黨和人民的事業。為什麼?因為他大權在握嘛。比如蔣潔敏出任國資委主任后,活動頻繁。今年3月26日,他在國資委全委工作會議上,提出了中央企業要做到利潤保持增長,稅收保持穩定以及推進布局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進一步深化企業改革的目標。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根據這個目標,要求央企要以“保增長”助力全國“穩增長”:央企增加值增長達到8%以上,利潤增長達到10%以上。國資委還成立“保增長”工作小組,對各項工作任務作了明確分工。有央企負責人評價:國資委的利潤指標太政治化,不符合經濟規律。恐怕這也是給他“挪窩”時,沒能考慮周全帶來的“后遺症”之一。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娟、謝磊)
相關專題
· 石家友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