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表哥”因笑落馬引發的深刻思考

——從“表哥”因笑落馬看貪官落馬的偶然性

萃嵐

2013年09月02日13:5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備受社會關注的陝西省安監局原局長、被網民稱為“表哥”的楊達才涉嫌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一案30日上午開始在陝西省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當日14時40分,審判長宣布楊達才案庭審結束,待合議庭評議后擇日宣判。(新華網西安8月30日電)

據報道,在庭審中,楊達才承認受賄25萬元,其家庭財產1177萬余元,有504萬余元無法說明來源。經過網友一年的窮追猛打之后,“表哥”楊達才終於站到了審判台上。但在塵埃就要落定之時,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仍揮之不去,這就是“表哥”的落馬充滿很大的偶然性和戲劇性,若不是他在2012年8月26日延安特大交通事故現場不合時宜的“淡然一笑”,若不是網友窮追不舍,說不定他現在開心數著自己名表呢?顯而易見,這是一次艱難的勝利,應該引起我們對權力監督和反腐體制的深刻思考。

俗話說:“河裡無魚市上看”。在當下,像“表哥”楊達才這樣因偶然因素落馬的貪官絕非個別,諸如,有炸情婦“炸”出來的貪官﹔凶殺案“牽”出來的貪官﹔算命先生“算”出來的貪官﹔破爛王“撿”出來的貪官﹔小偷“偷”出來的貪官﹔大雪“壓”出來的貪官﹔劣質水管“漏”出來的貪官﹔騙子“騙”出來的貪官﹔拆遷“拆”出來的貪官﹔講桃色故事“笑”出來的貪官等等。如薄熙來的落馬就是其中一個典型,若不是王立軍叛國的政治事件,把他帶了出來,說不定現在他還“穩坐釣魚台”呢。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都說明一個現象,現在貪官落馬一般都具有較大的偶然性。實際情況正如一些人調侃的那樣,“抓貪官如同隔牆撂磚頭,砸住誰是誰”。

凡事應一分為二,從“表哥”因笑落馬,讓我們看到了“網絡反腐”的威力,但它同時折射出當前“反腐制度”的乏力。筆者以為,其中主要症結是,權力過於集中,資信不夠透明,民主監督被流於形式,隻能讓群眾“霧裡看花”,官員腐敗風險系數太小,許多情況下幾乎為零,在這種氛圍內,讓官員不想腐敗都難。以致,貪官前腐后繼,許多腐敗分子被帶病提拔,在官場長期潛伏。那麼,如何改變這種狀況?筆者以為,應著力建立讓貪官“伸手必被捉”的反腐機制,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讓領導干部入住玻璃房子。如能盡快建立官員家庭財產申報公示制度,那樣官員就想腐敗都難,貪官落馬就會由“偶發事件”變成“必然事件”。

其實,早在1987年,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秘書長的王漢斌明確建議建立國家工作人員申報財產制度,中國“官員財產公示”被提到議事議程。199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將財產申報法列入立法規劃。然而,時至今日,時間已經過去26年,它卻“千呼萬喚不出來”。有專家預言,建立國家工作人員申報財產制度,至少需要10年時間,這樣加起來就是36年。有人說,中國革命成功隻用了28年時間,一些有良知的黨員干部不禁頓足發問,難道實行官員家庭財產申報公示制度比打江山還難?“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拒腐防變,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建立官員建立干部家庭財產申報公示制度,刻不容緩,時不我待。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娟、謝磊)
相關專題
· 萃嵐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