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還需謹慎
群眾的事辦得快不快、好不好,是檢驗服務型政府的重要指標。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近期在山東、湖北等地採訪發現,一些地區通過職能整合、機制創新與系統內部調節,在不增人員、編制和經費的情況下,設立“馬上就辦辦公室”。本應擔負“馬上就辦、辦就辦好”職責的相關部門,挂個牌子是多此一舉還是名正言順?“馬上辦”能否改變工作作風?如何使“馬上辦”成為習慣工作?(8月19日 新華網)
不可否認,各地設立“馬上辦”的初衷是為民的,態度是值得肯定的。“馬上辦”意在糾正一些職能部門吃、拿、卡、要等問題,志在轉變部分干部的庸、懶、散、漫等作風,目的在解決行政效率低下、政府公信力不強等弊端。“馬上辦”在一定程度上、在某些情況下確實解決了群眾的不少難題,為群眾辦了一些實事,可以說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見到了一些成效。但這又是不值得表揚、褒獎的,因為解民需、濟民困、為民辦實事本是各部門的職責所在,是廣大干部的分內之事和應盡的義務。沒干應該追究責任,拖著不辦、遲遲不解決應該批評,辦了、解決了才屬正常。
其實也難怪有群眾會質疑,“難道不挂牌子,群眾的事就不‘馬上辦’了?”的確,理所當然的職責所在、本可馬上就辦的事情反倒需要多挂一塊牌子、再設立一個“馬上辦”才能解決,這是否也是一種不良作風呢?另一方面,是否會出現群眾找到了相關職能部門卻又被推到“馬上辦”的不良現象呢?由此說來,成立“馬上辦”的舉措未必是最佳的選擇,還遠不能實現預期目的,遠沒有突破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遠達不到群眾路線和改進作風的現實要求,離群眾期盼還有很大的差距。所以,“馬上辦”大可不必設立,“挂塊牌子”不如甩開膀子。
李克強總理曾經強調,“改革貴在行動,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改進干部作風、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政效能,同樣也是一種改革,而且刻不容緩,需要拿出大刀闊斧的勇氣和魅力去興利除弊,需要付出不懈地努力和堅持去整改提高。廣大干部、各政府職能部門要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認真查找問題和不足,深刻剖析自身原因,積極改進作風,不斷提高能力,實實在在融於群眾,甩開膀子真抓實干,扑下身子扎實奉獻,開動腦子為民解難,邁開步子為民謀利,把精力用在群眾所需上,把功夫下在平時而不是一時,干出樣子、見到實效、創出業績,讓認真履職盡責成為每個干部的追求,讓馬上就辦成為一貫的堅持,讓辦就辦好成為職能部門的名片,真正把為民宗旨落到實處,切實樹立起公仆形象,真正讓人民信任和支持、群眾滿意和放心。如此以來,又何需設立“馬上辦”。
相關專題 |
· 武田文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