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中國道路中國夢:讓創新激發最大潛力

張金波

2013年08月02日08:0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如果消極的“蕭規曹隨”盛行、“好人主義”流行,表面上風平浪靜,實際上卻讓地方發展付出巨大的“機會成本”

  

  西與北京隔河相望,東與天津毗連相鄰,河北三河就像連接京津兩大巨峰的一條美麗彩帶。從四十不惑到五十知天命,我時刻不敢忘記最初的夢想:推進三河率先實現轉型升級,讓發展更有質量、讓民生更加幸福。

  從中央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來的重大戰略”,到河北省委提出“創新驅動要貫穿於經濟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破解經濟發展深層矛盾和問題、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和活力,創新驅動都是根本出路。具體到我們一個地區,讓改革釋放最大的紅利、用創新激發最大的潛力,始終是發展縣域經濟的努力方向和動力源泉。

  創新,首先是思想的解放。“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干事創業,最忌小富即安﹔創新驅動,尤需開拓進取。有人說,三河依靠與北京的“近”就行了。其實,近水樓台未必先得月,把“近”變成“通”、把“通”變成“融”,“近”才能轉化為發展紅利,也正因此我們有了“主動融入、全面對接”的理念創新。

  愛因斯坦說過,“不做新鮮事的人是不會犯錯誤的”,反過來理解,就是創新有風險。因此,推進創新需要領導干部敢於試錯的勇氣、舍我其誰的擔當。錯失機遇是最大的損失,忽略挑戰是最大的危險。如果消極的“蕭規曹隨”盛行、“好人主義”流行,表面上風平浪靜,實際上卻讓地方發展付出巨大的“機會成本”。

  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政府作用至關重要,關鍵是明確政府的角色定位,厘清政府、市場、企業的權責邊界。對政府而言,不僅要用力,而且要學會用巧勁,把不該管的放下去,把該管的管起來。比如說,用行政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我們把185個審批事項納入審批大廳,極大地降低了企業的交易成本﹔我們堅決杜絕吃拿卡要,打造資源成本窪地,企業的負擔少了,創新的活力就多了。如果把市場環境比作“氣候”,那麼企業就是擇善而居的“候鳥”,市場環境天朗氣清,創新活力自然生機勃勃。

  另一方面,政府還應該用公共預算的“加法”激活創新潛力的“乘法”。科技創新必須試錯,單個企業難以獨自承擔風險,因此,我們在銀行與企業之間建立風險基金,實現風險分散﹔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周期長,中小企業往往有創新活力,卻沒有資金和設備支撐,對此,我們著重建設創業孵化器,實現產學研一體化﹔“人口紅利”轉化為“人才紅利”,才能實現從“制造”到“智造”的飛躍,為此,我們投資10億元,打造全國第二所縣域職業技術學院,培養高素質產業工人……有所為有所不為,才能無為而無不為﹔當有為順勢而為,方可四兩撥千斤,創新驅動的能量正在三河積聚,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例達到11.2%。

  “創新驅動”不僅局限於技術升級,更是作為一種理念提升著發展戰略。以前招商引資是單個項目的機械累加,現在我們以園區為載體,並發展區中園,注重土地集約、企業集中、產業集群,實現規模效應的最大化。同時,“招商引資”這個概念的內涵也在“轉型升級”,我們正在申請成為全球物流商務峰會的永久交易地址,一個永不落幕的國際交易會,其附加值是任何具體產業都無法比擬的。

  創新,是撬動夢想的杠杆,是點燃夢想的星火。創新也是一個“創造性破壞”的過程,沒有平坦大道,不能一蹴而就,甚至還要忍受暫時陣痛。然而,“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中國夢的創新底色,離不開每一個縣域的努力。而這,正是我們矢志以求的方向。

  (作者為河北三河市委書記)  


  《 人民日報 》( 2013年08月02日 05 版)

(責編:方蕊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