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鐘聲:填補網絡空間“規則空白”

鐘聲

2013年07月09日08:0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網絡空間互聯互通的特性決定了,任何國家都難以在網絡空間獨善其身

  

  當今世界,信息和網絡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網絡已深度滲透到人類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網絡在增進人類福祉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全新的安全困擾和挑戰。以網絡安全為重點的網絡空間國際治理問題日趨突出。

  網絡安全問題是當今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綜合性問題,呈現跨國性、匿名性、多領域、多主體、軟硬件並存、虛擬與現實世界交叉的復雜特性。從盜取用戶隱私信息、進行網絡詐騙,到發動跨國黑客攻擊、癱瘓金融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運轉,各國時刻面臨著來自網絡空間的安全威脅。

  近年來,國際社會圍繞網絡規則秩序的討論日益深入,並逐步聚焦到三大實質性矛盾。一是和平與戰爭之爭,多數國家倡導和平利用網絡空間,但一些國家則大張旗鼓加緊網絡擴軍備戰,竭力為打網絡戰尋找法律依據。二是依法管理與無限自由之爭,多數國家倡導依據各國國情和法律法規有效管理和維護本國網絡空間公共秩序,但少數國家則以自由為名行干涉之實,借網絡手段大搞滲透、破壞活動。三是民主與霸權之爭,多數國家倡導建立公正、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個別國家則回避國際治理,試圖將其在網絡基礎設施管理、技術標准等方面的主導和壟斷地位永久化。

  中國一貫致力於維護網絡和平與安全,積極參與相關國際合作,努力推動網絡國際治理進程。2011年,中國與俄羅斯等國家向聯合國提交“信息安全國際行為准則”草案。這是該領域首份全面、系統的倡議文件,就網絡空間國際規則制定提出建議。這既是響亮的“中國方案”,也是中國為當前國際社會普遍關心的議題提供的公共安全產品。文件突出反映了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這一國際社會共同期待。

  2013年6月,聯合國信息安全政府專家組會議取得重要成果,反映出國際社會在制訂一個什麼樣的網絡空間國際規則問題上的願景和潮流。專家組報告指出“國家主權和由國家主權衍生出來的國際准則與原則,適用於國家開展的信息通信技術相關活動,也適用於各國對本國領土上信息通信技術基礎設施的司法管轄”,從而確認了“網絡主權”原則,為今后網絡領域規則制定奠定了重要基礎,指明了方向。同時,專家組報告對一些國家不遺余力推動將武裝沖突法直接適用於網絡空間,從而事實上承認網絡空間軍事化的主張未予認可,表明了國際社會在網絡空間要戰爭還是要和平這個大是大非問題上的堅定態度。

  “棱鏡門”再次表明,個別國家正利用網絡空間的“規則空白”和自己獨享的網絡秘笈,橫行無忌,謀求對他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優勢,尋求自身絕對安全。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網絡空間互聯互通的特性決定了,任何國家都難以在網絡空間獨善其身。搞雙重標准、無端抹黑施壓、刻意回避規則為所欲為,最終隻會損人不利己。唯有各國都本著和平利用網絡空間的誠意,加強溝通協調,開展有效務實合作,推動國際規則的不斷完善,才能真正破解網絡安全難題,實現普遍安全。


  《 人民日報 》( 2013年07月09日 05 版)

(責編:方蕊娟、謝磊)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