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人民日報:“1/3謠言”從何而來

李浩燃

2013年06月27日08:0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1/3有謠言”與“1/3是謠言”,意思相同嗎?近日,一家報紙的頭版標題因表述不准確引發熱議,給出了一道現實版的語義辨析題。

  “微博熱點1/3是謠言”——乍一看,挺吸引人。閱讀具體內容,方才知曉,報道依據的中國社科院25日發布的“新媒體藍皮書”——《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3)》中,以去年1月至今年1月的100個微博熱點輿情案例為研究對象,指出“事件中出現謠言的比例超過1/3”。禽流感事件中出現謠言,自然不能說禽流感事件“是”謠言,該媒體對社科院報告的解讀無疑出現了偏差。

  報道的是有關謠言的研究,信息卻出現失真,這既讓人感到遺憾,也不能不令人警思。雖然技術性的失誤在所難免,但一個小小的例子,顯示出在大眾傳播時代話語權所具有的特殊影響力,更提醒我們應該慎用、善用這樣的話語權。

  近年來,在傳播格局中,注意力成為稀缺資源,“眼球”、“點擊”成為爭奪對象。從傳統媒體到新興媒體,求新求快是大勢所趨,求奇求特也難免出現,甚至為了嘩眾取寵,不惜以偏概全、以假亂真。斷章取義的假新聞、聳人聽聞的標題黨,莫不產生於這樣的土壤。

  然而,傳媒肩負著特殊的社會責任,其報道能使個人或事件獲得關注,具有地位賦予功能。因此,即便是在一個簡單的表述中,也應該更多地問一問:是否理解有誤?會否出現歧義?每一次新聞失實都不容小覷,因為它是以公眾的信任為代價的,消解的是公信力,而這恰是媒體生存的根基。

  李普曼在《公眾輿論》一書中曾說,“偶然的事實,創造性的想象,情不自禁地信以為真,這三種因素便會產生一種虛假的現實,導致人們作出激烈的本能反應”。不難發現,此次社科院藍皮書被誤讀事件,輿論關注的焦點是微博,辟謠的主戰場也在微博。在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我們每天既忙於“解碼”,也可隨時隨地進行“編碼”。面對紛繁復雜的傳播流、置身眾聲喧嘩的輿論場,專業化的新聞生產機構尚難以避免墜入信息失真的陷阱,作為個體,就更不能不謹小慎微。在這個意義上,小小指尖上每一次轉發或評論,都意味著沉甸甸的“話語責任”。

  俗話說,“造謠張張嘴,辟謠跑斷腿”,無論有意還是無心,謠言生產的成本要遠低於謠言澄清的成本。失真最怕認真,信息時代,每一個人都可以從自己做起,自覺做真相的防火牆,讓信息時代更成為信任時代。


  《 人民日報 》( 2013年06月27日 05 版)

(責編:方蕊娟、謝磊)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