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基層工作雖然大多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卻繁重復雜。而且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社會管理中不斷涌現出新矛盾新問題。面對新的挑戰,有些鄉鎮干部常常感覺力不從心,難以應對。甚至有個別干部在工作中經常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讓工作陷於被動,導致群眾不滿意,領導不高興。由此很多干部認為在鄉鎮工作“費力不討好”,以至於個別干部產生了“鄉鎮恐懼症”,窮盡一切辦法想脫離基層,調進城裡調進機關。
不過,也有例外。認識的某鄉鎮的一位年輕干部,隻在鄉鎮工作了短短3年,卻干得游刃有余,而且他還自我感覺如魚得水、樂此不疲。3年來,他立過一次三等功,受過兩次嘉獎,在去年還被縣裡評為了優秀基層干部。在最近的干部調整中,這位年輕的鄉鎮干部脫穎而出,被提拔為了副鄉長。在其任前的黨紀政紀知識考試后,筆者有機會與他交談,問他在鄉鎮繁瑣的工作中是如何做到游刃有余的?他的解釋很簡單,就是在工作中經常進行總結。
總結是一種分析,一個學習提高的過程。他在每一項工作任務完成后都會進行總結。而且並不因為工作微不足道而不總結,也不會因為工作得到領導的肯定和表揚而不總結。每一次總結,都會總結出工作中優與劣、得與失,總結出好的經驗做法與教訓不足。總結經驗,下次再遇到類似的工作就會輕車熟路、游刃有余﹔總結教訓,當再遇到類似的問題時,避免從一個地方重復跌倒。
特別是,總結不僅要“吃一塹長一智”,而且要能做到“別人吃塹,自己長智”。雖然“吃一塹”能夠“長一智”,但是工作中不能總是在自己“吃塹中長智”。如若工作中每每遇到新問題、新困難就“吃塹”跌倒,那麼跌倒的次數多了,也會變得“鼻青臉腫”。所以總結不僅僅要總結自己工作中的經驗與教訓,更要總結別人工作中的優點與不足,為自己所用,這樣當自己遇到新的挑戰時,就會少摔跟斗少栽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