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大家談·我的青春我的夢⑧:青春是用來奮斗的

張頤武

2013年06月06日08: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今天的中國已經站在了新的平台上,但發展遠未到頂,甚至還會不進則退,尤其需要年輕人用自己的努力奮斗,為個人、社會和國家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青春議題最近佔據了大眾文化中心,這其實是應和現實需要的結果,年輕人的諸多苦惱都已成為社會焦點。在80后進入而立之年、90后開始在職場打拼的今天,青年的自我認識和社會對他們的理解,越來越重要。

  未來是靠青年創造的,因此,80后、90后的選擇,決定了中國未來發展的路向。這正凸顯了社會對青年的高度重視,也是社會邁向新高度的必然。當社會感受到轉型與發展的緊迫要求,面臨著夢想和期望的強烈生長,就會把眼光放在青年一代身上。五四時期、上世紀80年代如此,今天一樣如此。30多年的大發展把我們帶到了前所未有的平台之上,中國的發展已經在新的歷史節點,這正是社會聚焦青年問題的現實基礎。  

  毫無疑問,80后、90后一代,已經彰顯了相對於過去幾代人的優勢。雖然任何簡單的代際標簽都難以精准描述一代人的形態,但時代和歷史環境還是會賦予一代人獨特的風貌。這一代年輕人生長在現代中國最富裕的時期,受到了更多的關愛,得到更全面的教養,並在全球化和互聯網時代中獲得更為開闊的視野。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已得到認可,他們的志願精神、對社會議題的關切,都展示了“這一代”的無限潛力。  

  當然,80后、90后也有其明顯弱點。缺少堅韌意志和奮斗精神,缺少靠自己創造未來的勇氣,這些看法,雖不足以概括一代人,但確實體現在相當多的年輕人身上。

  生活環境和觀念意識都在提升,青年對於自己的物質和精神期望也在提高。一面是更激烈的競爭、更寬廣的平台,一面是來自生活和精神的壓力,社會問題和意識觀念的碰撞,往往形成多重“問題群”困擾年輕人。受困於更高期許下的能力支撐,受困於現實中的基本生活難題,令年輕人的奮斗精神有所減弱。

  應該承認,確實有一些年輕人渴望“現世安穩”,渴望不經過奮斗就享受好生活。年輕人對於“富二代”的微妙情感,對於“盧瑟”(失敗者)的消極自嘲,既有其渴望社會公正的合理性,也客觀存在著“羨慕嫉妒恨”的復雜情緒。

  面對這一切,社會理應更加關愛年輕人,更加積極地為他們創造更好條件和公平環境。不過,解決年輕人的苦惱,最終還取決於個體的奮斗和努力。沒有個人自身的努力,社會就不可能進步。今天的青年一代面對的問題確實和過去不同,但現在仍然需要夢想的力量,需要高遠的志向和奮斗的精神。事實上,我們所談論的“中國夢”,既包括更加美好的生活,也同樣包括在實現美好生活道路上的奮斗和努力。

  每個人的幸福生活,都來自對社會的貢獻和堅韌不拔的努力。近期上映的電影《中國合伙人》所激發的感動,正在於在市場經濟尚未確立的環境下,年輕人用勇氣、激情和堅韌的努力為自己開創未來,也為社會和國家做出了貢獻。這也意味著,今天的年輕人需要回到起點汲取奮斗力量。今天的中國已經站在了新的平台上,但發展遠未到頂,甚至還會不進則退,尤其需要年輕人用自己的努力奮斗,為個人、社會和國家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西諺雲:“沒有人能給你一座玫瑰園。”沒有個體的努力實干,就不可能有美好的未來。在追求夢想過程中,志向和奮斗才會是青春最美麗的樂章。

  (作者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主持人的話

  一個多月來,關於“青春”的討論,吸引了各行各業的青年人袒露心聲,引發了社會公眾的強烈共鳴。青年一代的“朝氣蓬勃”抑或“暮氣沉沉”,激起了思考,“現實主義”還是“理想主義”,令人糾結。無論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青春慨嘆,還是“補齊青春的短板,才能迎來無悔明天”的拳拳之心,都呈現了時代的情境。

  從來信中,我們也看到社會各界對青年一代的關注,“青春、理想、價值、人生”這一主題,也在討論中得到充分的詮釋和升華。本期,圍繞如何站在新的歷史平台上審視青年的夢想,破解時代的青春困惑,我們約請北京大學張頤武教授參與討論。相信他的觀點,會讓更多人深入思考。

  來稿請寄:rmrbpl@163.com,或傳真至(010)65368684

 


  《 人民日報 》( 2013年06月06日 05 版)

(責編:方蕊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