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項規定改進作風,又迎來熱潮。但其中部分官員卻抱著“圍觀”心態“看熱鬧”,“讓別人先去試試水的深淺,防止有石頭硌到自己的腳”。
“圍觀”心態,要麼是出於私利,對於新的政策,既想及時掌握信息,了解事態發展,又不想作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就想讓別人先去試水。要麼是對政策效力的不信任,有的官員認為改作風就是場雷陣雨,雷聲大雨點小,“不如先按兵不動,圍而觀之,等風聲過去,依然我行我素,毫發無傷”。圍觀,被官員當作能進能退,兩全其美的法寶。
要想真正改進作風,就不能有“圍觀”心態。“圍觀”,既害人,又害己。
對個人來言,“圍觀”並不能“獨善其身”。改進作風是關系到政府形象和社會風氣,會一直抓下去,而且力度和范圍會越來越大。任何單位個人都無法永遠的“圍觀”下去,如果你隻想作圍觀者,不參與其中,或是想濫竽充數,長久下去,就會形成心裡慣性,作風不改,對待工作和其他政策也左顧右盼,採取“圍觀”態度,那麼當所有人都往前進,你就會被落在后邊,最終被淘汰。
對社會而言,一兩個“圍觀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由此引起的鏈鎖反應,當人人都在“圍觀”時,即使有個別響應政策改進作風的人,也不敢輕易踏出第一步,他們怕被排擠出群體,他們過不了自己心理這一關。如果大家對於改進作風都採取“圍觀”態度,沒有人真正的遵守履行,讓改作風成了“空口號”、“獨角戲”,演員成了觀眾,那麼整個政府、整個社會都將陷入麻木腐壞的風氣中,后果不堪設想。
因此,改作風,也要改正“圍觀”心態。俗話說:“群眾瞄著黨員看,下層比著上級看”。黨員干部要在改進作風方面身體力行、沖在前頭。為此中央領導人就率先垂范,為全體黨員干部當了先鋒,做了榜樣。還要將作風改進落到實處,一抓到底,將雷陣雨變成及時雨,在需要的時候一直的下下去。
改進作風,避免“圍觀”,要讓官員相信,做比不做好,早做比晚做好,及早改進作風,才能佔得先機,走的長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