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人民時評:靠“全程改革”過好緊日子

劉成友

2013年05月28日08: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用“全程改革”、“全面改革”,讓過“緊日子”促成干部切實轉變作風、真正為民服務

  

  日前,北京市提出,今年一般性公務出國經費壓縮10%、公務接待費壓縮20%,兩項總額超過3500萬元。會議費、培訓費、印刷費也有不同程度壓縮。這樣的做法讓人眼前一亮,公眾期待有更多地方跟進。

  “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這是習近平同志的反復要求。當前經濟形勢下,各地財政出現不同程度減收,而公共建設項目“一個都不能少”,民生支出也“隻能增不能減”,過“緊日子”成為各級政府的必修課。北京壓縮“三公”經費,正顯示過好“緊日子”的決心和可能。

  壓縮“三公”經費,務實戒奢轉變作風,還需要做出更大努力。會不會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轉成“藏貓貓”、“游擊戰”,讓新風消弭於陳規舊習?省下來的錢用到了哪裡?是劃到了“三公”經費的另一個格子裡,還是轉移到了民生支出的大盤子裡?

  回應好公眾關切,從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很好的政策和規定。從長遠看,更要形成長效機制,從源頭上和根本上保証過好壓縮“三公”經費后的“緊日子”。而這,無疑要靠堅持不懈的“全程改革”來推進。

  北京之舉,可謂從財政預算制度入手的事前改革。財政支出,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預算規范、透明了,才能取信於民。預算公開雖然大幅推進,但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完善。改革預算制度,強化預算約束力,使政府支出更加合理、公開﹔改革相應的配套制度,推動建立各級政府財權和事權配套的制度,是過好“緊日子”的關鍵一招。

  在改革之中,更需有攻堅克難、謀劃長遠的決心和能力。比如,在有些地方,公車“超配”、“高配”、“亂配”現象屢禁不止,已成為“三公”消費領域最難啃的硬骨頭。是沒有辦法,還是缺少勇氣?是面臨阻力,還是不敢觸動利益?啃下這樣的硬骨頭,無疑能為過好“緊日子”提供從認識論到方法論的重要借鑒。

  在民主和監督上進行改革,更可有效提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未來的監督,不僅要靠自媒體,更需要依賴健全的制度。如何讓審計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從事后的發現問題倒逼出事前的預防問題?如何發揮各級人大、政協的作用,全面行使人民賦予的監督權?如何更好地懸起法治的利劍,形成對違規違紀的有效震懾和精確打擊?這些,都是過好“緊日子”的重要保障。

  壓縮“三公”經費值得鼓掌。不過,也不能僅僅盯著幾個數據看。如果隻求敷衍公眾和輿論,是很難把工作做到位的。關鍵在於,要用“全程改革”、“全面改革”,讓過“緊日子”促成干部切實轉變作風、真正為民服務,成為推動新一輪政府職能轉變的契機。


  《 人民日報 》( 2013年05月28日 05 版)

(責編:方蕊娟、趙娟)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