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羅奇
2013年05月28日08:0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早在“十二五”規劃制定實施之前,中國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一些不穩定、不平衡、不協調和不可持續因素就已經得到了重視。廣泛探討之后,轉向新的經濟發展方式的決定最終做出。中國開始更加注重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經濟發展,更多依靠現代服務業拉動經濟發展。加快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有助於創造就業,減少資源消耗,減少污染。
為了充分發揮內需特別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三方面因素將起支柱性作用。第一,由發展現代服務業所創造的就業增長。第二,城鎮化過程出現的收入增長。第三,社會保障擴大所帶來的經濟安全感。這三個因素之間的互動十分重要。勞動力從農村向城鎮轉移過程中,如果沒有服務業驅動的就業崗位相配套,城鎮化帶來的收入杠杆就不會起作用。同樣,如果沒有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特別是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新增加的工資收入就不會用於消費,而會因為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而進入儲蓄。
“十二五”規劃實施以來,中國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了進展。中國在城鎮化方面的努力可以取得高分。2012年,中國城鎮人口比例達到了52.6%。如果中國城鎮化進程能以當前速度繼續,2022年至2025年之間,中國城鎮人口比例有望達到70%。
中國發展服務業的步伐也邁得很快。最近幾個季度,第三產業的增速加快。而服務業在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中創造的就業比制造業和建筑業要多35%,對於提高消費者購買力也有重要作用。
建設一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截至目前,中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重點是擴大保障范圍。數據顯示,中國基本已經實現醫保全民普及。不過,還存在受益均衡問題,各種社會保險仍需不斷完善。
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大背景下,當前又出現了兩個新的熱點,即生態城市建設和戶籍制度改革,這與對保護生態環境以及土地權益方面的思考分不開。戶籍制度改革將會給數以億計的農民工帶來實惠。
在中國,攸關未來戰略的大方向已經明確,如何落實的研究在繼續。成功的公司總是在自己強盛之時就重組和再造自己,大的經濟體也如此。中國抓住真正的機會正當其時。
(作者為耶魯大學杰克遜全球事務學院資深研究員、摩根士丹利亞洲區前主席)
《 人民日報 》( 2013年05月28日 02 版)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