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網消息稱,重慶市潼南縣為557名縣管領導干部建立“廉情電子檔案”,主要涉及領導干部個人信息、生活作風、誠實信用、廉潔勤政、違紀違規等內容,年終進行評估,並以此作為領導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據。
潼南縣這一舉措並非首創,較之於山東臨邑、南京的廉政檔案,“廉情電子檔案”另辟蹊徑,邁出了反腐倡廉工作新的一步。一方面,廉政監督項目更貼近生活,便於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盯牢干部八小時之外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表現,增強干部自我約束力,在思想上不敢逾矩﹔另一方面,通過相關部門聯席監控和年度評估,對領導干部經濟收入來源、家庭房產車輛、配偶子女投資、有關事項報告等全部納入檔案並逐一核查,早預警、早發現、早糾正,整治不正之風。
制度設計上的創新,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或多或少會遇到一些客觀“瓶頸”:一是領導干部的生活圈子多為圈內人士,並不能完全向群眾展示原生態生活,群眾並不一定能識得 “廬山真面目”,直接影響到調查的客觀真實性。二是由於我國的信息數據庫並不完善,一人多証現象仍然存在,信息庫的數據不完全可靠,雖有各大部門監管,領導干部經濟收入來源、家庭房產車輛、配偶子女投資等信息不一定能完全掌握,透明度會打折扣。
此舉甚好,但仍需執行給力,各地在探索推進的過程中應注重“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下去,善始善終、善做善成,防止虎頭蛇尾,讓全黨全體人民來監督 ”,通過有力監管,內引外塑,嚴防死守,相信 “表哥”、“房嫂”這一干人等將永遠沉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