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一部諜戰劇,發生在縣委書記身邊——湖南省麻陽縣委書記胡佳武被偷拍案(南方都市報1月30日深度周刊《偷拍縣委書記》曾作報道),近期案件補充偵查完結進入公訴程序。記者從相關渠道獲知,三名嫌疑人對縣委書記秘密監視長達7個月,以偷拍視頻相要挾,動機為解決政治待遇、達到提拔的目的。在縣委書記報案后,三嫌疑人於去年12月被批捕,今年4月被檢方控以非法使用竊聽、竊照專用器材罪名,向懷化市鶴城區人民法院提起公訴。(據5月17日成都晚報)
據報道,偷拍者均為80后干部,文化程度均為本科,他們分別是麻陽縣委督查室干部、麻陽縣法院干部、麻陽縣公安局綠溪口派出所所長。靜下心來,人們也許會問,3名80后干部為何偷拍縣委書記要挾升職? 筆者以為,我們暫且不說三干部如何權欲熏心、官迷心竅、無法無天、機關算盡,也不說他們是否抓到了該縣委書記的什麼把柄,事件背后暴露的我國現行干部制度的一些弊端就足以令人反思。
首先,事件本身足以說明這樣一個問題,現在仍然存在權力過於集中的問題,各級“一把手”權力過大,尤其是縣委書記“天高皇帝遠”,存在權力過大的問題。在干部任用、調整方面,隻要縣委書記說誰行,基本上就能任用。權力過於集中,必然導致主要領導獨斷專行,很容易造成人事腐敗,任人唯親,任人唯利,甚至任人為庸、任人為惡,形成賣官鬻爵,“看票子厚度決定官員升遷”,導致官場逆淘汰,造成“君子不敵小人”。這在以往的諸多賣官案中都得到了驗証。
其次,說明現在一些用人機制、干部任用程序被流於形式。《學習時報》一篇題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三十年》的文章曾說:“改革開放以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和巨大的成就。但是,人們困惑不解的是:為什麼成就如此巨大,但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卻屢禁不止,有些現象,如買官賣官等過去不太顯露的問題現在反而更加突出,甚至在一些地方較為盛行,造成吏治腐敗,成為人們深惡痛覺的腐敗現象。”說實在話,我們是制定了不少制度,但執行力缺乏剛性,許多被流於形式。
其三,說明監管機制乏力,缺少強力的監管措施和手段。由於監督乏力,從而造成在干部選拔、任用過程中,違規操作者肆無忌憚,利用潛規則游刃有余。現在從表面上看,各種制度比較規范,可用“密不透風”來形容。但在實際上在一些地方潛規則盛行、暗箱操往往成為常態。近期成為社會關注熱點的“火箭提拔”頻出,組織部門成擺設現象,大多都存在程序問題,其背后是人為運作、操縱的結果。
官員偷拍縣委書記要挾升職,看似一場官場鬧劇,其中深層次的原因,確實值得我們反思。他們之所以要偷拍縣委書記要挾升職,這大概是因為,他們相信隻有縣委書記才有權解決他們升遷的政治待遇問題。那麼,我們如何杜絕類似事件今后發生?這就是分解下放權力,為各級“一把手”減負,實行民主決策,把干部烏紗帽的大半邊捏在群眾手裡,那樣“要挾升職”和“賣官鬻爵”也許就會銷聲匿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