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政府大樓建筑面積37萬平方米,造價40億元,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單體建筑,僅次於美國五角大樓﹔浙江長興縣政府大樓造價20億元,被譽為“天下第一縣衙”……從各地網友“晒”出的圖片和曝光的資金數額看,不論身處富裕或貧困地區、市級還是鄉級,一些地方政府蓋樓投入之巨令人咋舌。(據5月13日人民網)
政府辦公樓本應是人民公仆為人民辦公的地方,但近年來,將“一樓更比一樓高、不求最好但求最貴”演繹的淋漓盡致的“豪華”牌辦公樓卻屢禁不止,愈演愈烈,讓人觸目驚心:河南襄城國土局大樓耗資8千萬 堪比星級酒店,長沙工商局超標3千萬建辦公樓 媒體報道引發調查,安徽阜陽耗資千萬建"白宮"式政府辦公樓,某不足百人的市質檢局建起的10層高、9600平方米的大樓……花著納稅人的錢,讓“黨政機關辦公樓建設審批程序”成“不能說的秘密”,不聽民聲、不重民意,“官本位”讓人民公仆隻享“獨樂樂”的滋潤。
這些豪華政府樓成了一個個腐敗標本,成了領導政績工程的“大手筆”,成了政府炫富的“不差錢”。熟不知為了金縷衣,卻傷透了政府本該有的質朴心。政府將自己“束之高閣”阻隔了民聲,不僅對改掉“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的衙門作風沒有絲毫幫助,更讓群眾對越來越多的台階望而卻步,在空蕩蕩的大樓裡隻能和要找的部門玩“躲貓貓”,部門分散怎能提高行政效率?
“本屆政府內,政府性的樓堂館所一律不得新建。”新一屆中央政府履新伊始,就以嚴厲措辭與各級政府部門“約法三章”。因此,要有禁必止,層層監管,人人參與,為違建豪華辦公樓踩剎車。
首先,要充分利用人民監督的“汪洋大海”,讓豪華政府樓“無以遁形”,將監督的重點由“可以做手腳”的政府賬本轉移到“藏都藏不住”的實體建筑,尤其是在自認為“天高皇帝遠”的偏遠地區,更要借助群眾監督無處不在的優勢,防止基層政府“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掩耳盜鈴﹔其次,要暢通舉報途徑,搭上“實名舉報”的反腐“高速路”的順風車,建立專門的舉報平台,降低群眾舉報的成本與危險指數,謹防“官官相護”為舉報者扣上“污蔑造謠”的帽子﹔最后,要加大懲處,對不能自覺轉變政績觀念的“一把手”建立倒逼機制,一經曝光,一撤到底,讓群眾看到舉報成效,形成“舉報——查處——舉報”的良性循環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