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中國道路中國夢:在北川傳遞希望和夢想

沈  倩

2013年05月13日08:1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生我、養我的北川熱土給了我生命和希望,給了我堅強和夢想。我見証了她重生后的美麗、富饒、繁榮。一座因大愛崛起的城市,匯聚的是民族的愛心和信心

  

  今年5月12日,是汶川特大地震五周年,也是我回到家鄉北川工作的第二年,又是母親節。早上參加完周年公祭,看到同學在微博、微信上發的“我親愛的母親,您在那邊還好嗎?”我的思緒一下子回到了五年前那個悲痛而又充滿民族大愛的時刻。那是一段讓我經受了心靈洗禮的時日,也讓我把我的夢想和家鄉聯系在了一起。

  2008年,我是北川中學高三學生,當時我親眼看到一位山東叔叔急匆匆地找學校負責人,說他把家裡的糧食賣了,拉了一些物資要捐給我們,還想資助兩名孤兒直到大學畢業。還有一位新疆來的阿姨找了我們三天,就是為了把一些藥品送給我們。這些看似簡單的事情,足以讓我們堅定信心,讓我們覺得,一個偉大的祖國,一個堅強的民族,一個團結的集體在支持著我們。 

  經歷了那場災難,在參加了延遲的高考后,當8月8日那天我接到中國傳媒大學的錄取消息時,我就對自己作出一個承諾:走出去,我還要回到北川。那一天,北京奧運會開幕,中國世紀夢圓。那一天,我的人生中也擁有了一個夢想。

  是的,我想回到家鄉,參與家鄉的重建,見証家鄉變化。這是我回報社會以及愛心人士厚愛的一種方式。作為一名北川人,一名北川的大學生,當我從廢墟中出來,就意味著獲得了第二次生命。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生命的價值是什麼?生命不就在於活得有意義、有尊嚴、有愛、有社會責任感嗎?

  離開家鄉去北京上學的前一天,父親邀請了親朋好友,在板房區舉行了一場歡送我的“壩壩宴”,那是我震后第一次看到父母燦爛的笑容。那個時候,家鄉人都在盼著重建家園,父親舉起杯來,對親朋好友說,“日子有盼頭了”。我的父親是一名地道的農民,又是一位民族感情特別強的人。他對我說,“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山高路遠我都支持你。你不用報答爸爸,我養育你,就是希望你對社會而不是對我有貢獻。”

  也正是從那時起,我就暗下決心,畢業后要用專業知識投入家鄉重建,報道自己的家鄉,見証北川的巨變,記錄北川的新生。這是我的生命意義,我的理想夢想。

  兩年來,家鄉的變化讓我刮目相看,不僅僅是“重建”,更是跨越式新建。在擂鼓鎮的貓兒石村,老鄉們利用自家不足30平方米的農房飼養大鯢,一年有20萬元左右的收入,如今發展成了大鯢繁殖基地。北川各鄉鎮建立萬畝核桃基地、獼猴桃基地、冬桃基地、茶葉基地等,成立了合作社,飼養白山羊、奶牛,林下養殖野雞,村村通道路,戶戶通水泥路,群眾發展產業方便快捷。羌族婦女可以居家就業,發展羌族傳統工藝,足不出戶就月收千元。

  生我、養我的北川熱土給了我生命和希望,給了我堅強和夢想。我見証了她重生后的美麗、富饒、繁榮。一座因大愛崛起的城市,匯聚的是一個民族的愛心和信心,能夠親身參與、見証、報道這一切,我深信自己的選擇。盡管,採訪中也會碰到一些負面的事情,社會上還存在丑陋的東西,但我相信至美大愛的力量。再過十年、幾十年,我將拿著自己的報道,對孩子講這裡曾經的故事,告訴他們有愛就有希望,我們要傳遞希望和夢想,民族的夢就是我們的夢!

  北川,更美好,我的家鄉人,更美好!

  (作者為四川省北川電視台記者)  

(責編:方蕊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