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爆料稱,嵩縣國土局花360萬元訂制2000箱特供酒用於請客送禮。對此,該局回應稱,從2010年8月,他們訂制了500件共28.38萬元招待酒,已於去年9月喝完。按照中央厲行節約八項要求,已取消對該酒的訂制。兩年喝了近30萬元的酒,那麼吃飯吃了多少?其他開支多少?對此,該局辦公室主任稱“(飯菜錢)這個不好說,也沒有統計過”。(5月7日人民網)
前段時間關於“陝西國家級貧困縣白河縣縣委書記郭德林開豪車”一度引起了網友吐槽,此次“嵩縣國土局花360萬元訂制2000箱特供酒用於請客送禮”更是讓人大跌眼鏡。作為貧困縣光是喝酒都無此浪費,那麼他們的其他消費就更不用說了。
嵩縣是國家級貧困縣,為了幫助他們盡快脫貧,減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扶貧優惠政策,但就是在這樣一個貧困地區腐敗卻不斷滋長。出現這些腐敗的根源還是因為貧困縣擁有“貧困”這樣一個“金字招牌”,有了這個招牌便可以享受國家源源不斷的資助,有了國家大量的資金做后盾,腐敗便悄然滋生。
貧困縣一般都是地理環境相對惡劣,地處比較偏遠的地區,這給他們腐敗提供了有利的地理條件,正所謂“山高皇帝遠,沒有誰監管”。國家重視的比較多的還是貧困縣的發展和變化,更多還是經濟和政府的傾斜,而對於“貧困腐敗”的監管上還有一定的疏忽,對他們還有點放任自流,所以才導致了“豪車”、“豪宴”、“請客風”、“特供酒”等腐敗浪費現象的滋生。對於貧困縣而言帶領人民群眾脫貧是當務之急,也是政府工作的最終目標,國家在給予貧困縣幫助的同時還需做好監管工作,“授人魚不如授人漁”,如果貧困縣隻吃“魚”而不用“漁”必將會導地貧困縣的發展。
“貧困腐敗”是一顆毒瘤,如果不能及時根治將會影響到國家經濟的發展,影響到貧困縣的真正脫貧,甚至會失掉人心。要切掉毒瘤就需要相關部門下“猛藥”,對於“貧困腐敗”現象一經查實必重處,同時利用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做好“貧困腐敗”的監管工作,讓貧困縣真正走出貧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