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由於政府採購制度任不完善,一些部門和單位採購需求確定不合理,“豪華採購”、“天價採購”的情況時有發生。有的單位不顧實際需要,一味講排場,採購高檔產品,明確提出要採購進口產品,有的則“隻買貴不買對”,甚至加上了某些不合理的個性化要求。(人民日報)
“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政府就要過緊日子。”李克強總理曾在回答中外記者提問中這樣強調。從總理的回答中不難看出,在今后較長的一段時間內,政府財政收支將面臨“少開源,多節流”的狀況。
筆者認為,在財政“節流”方面除了狠剎不合理的公務消費風之外,還應嚴格避免政府採購落入“高價合理化”陷阱,警惕高價採購合理化成為滋生“隱形腐敗”的溫床。例如一些地方官員通過“拿回扣”、“要好處”與供應商之間存在利益鏈條,但在“政府專用、定制”的外表下,有誰不會質疑這其中“不能說的秘密”呢?又如,一些地方官員通過“合理”的高價採購,大肆支出財政預算,卻對公眾遮遮掩掩,把這些用於採購的支出挪作他用,試問這樣如何能提升政府公信力?
所以筆者認為,對於高價採購,一定要防微杜漸,制定完善相關制度措施,堵住漏洞,把“隱形腐敗”消滅在源頭上。一是可以通過構建標准的採購體系,嚴格杜絕“政府專用”、“政府定制”,以集中採購為政府採購的主要方式,從採購源頭上遏止高價採購的不良風氣﹔二是按照“市場可買、價格可比、耗材通用”的原則,進一步規范供貨制度,從採購渠道上剎住高價採購的奢侈之風﹔三是最大程度地提高透明度,把政府採購賬本陽光化,讓政府採購支出得起公眾監督和推敲,勒緊自身“腰帶”,把錢用到提升公眾幸福感的刀刃上,真誠真心做到為民惠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