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中央紀委信訪室正局級紀律檢查員、監察專員兼副主任張少龍,中央紀委信訪室綜合信息處副處長鄧集珣,中央紀委信訪室電話網絡舉報處副處級紀律檢查員、監察員郭洪亮,以“做好信訪舉報工作,維護群眾權益”為主題,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來源5月7日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張少龍說,有一個時期,確有一些地方存在阻撓群眾到上級機關上訪的現象。對此,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堅決杜絕一切“攔卡堵截”上訪群眾的錯誤做法,嚴禁到來訪接待場所和公共場所攔截正常上訪群眾。他還呼吁公眾在行使舉報權利的同時,要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自覺維護正常的信訪秩序和社會秩序。一是要逐級反映問題,不要越級舉報﹔二是來訪當面舉報的,要到紀檢監察機關設立或指定的接待場所去,不要干擾辦公秩序﹔三是要向有管轄權的紀檢監察機關舉報,不要多頭反映﹔四是反映問題要客觀真實,不要歪曲、捏造事實,更不能誣告、陷害他人。
可以說,胡攪蠻纏的上訪群眾只是極少部分,大多數上訪群眾均因各種因素不得不採取這種方式,上訪群眾屬於人民群眾,甚至是人民群眾中的弱勢群體。“攔卡堵截”上訪群眾絕對是一種錯誤做法,因為密切聯系群眾是黨的“三大作風”之一,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深刻體會和寶貴經驗,是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長期實踐的結晶。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離不開堅實的群眾基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離不開堅實的群眾基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離不開堅實的群眾基礎。群眾觀決定著群眾工作,群眾工作決定著群眾基礎。缺乏堅實的群眾基礎,什麼事情也辦不成。
在新時期新階段,我們面臨的形勢和任務雖然發生了重大轉變,但人民群眾作為時代主體的地位、推動時代發展的歷史作用並沒有變。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習近平同志曾說,要防止出現“把我們黨和人民群眾隔開”的無形之牆。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隻有堅決杜絕一切“攔卡堵截”上訪群眾的錯誤做法,領導干部隻有將自己定位准確,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工作是為民服務,才能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急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讓權力與權利平等對話、政府與公眾良性互動,才能打掉這堵無形之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