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4月25日消息:近日,廣東省茂名市茂南區由原農業、林業、畜牧、水務、水產、水果等6個局組成的茂南區農林畜牧和水務局舉行了揭牌儀式。細心的網友發現,新組成的該局竟然設有19位副局長。茂名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有關負責人回應稱,具體有多少名副局長沒有“數過”,不清楚具體職位數量。
編辦主任沒數過干部職數?這話,我更願意看做是一種應對民眾和媒體關注的“機敏”和“幽默”。但是,用這種似是而非的回應來搪塞民眾質詢式的關注,顯然不該是黨政機關“負責人”應有的姿態。且不說編辦的職能職責是什麼,單就這個“沒數過”就已經足夠引起民眾反感。試問,如果連編辦的負責人都“沒數過”,那誰又數過?難道要靠網民來清點機關領導的職數嗎?
平心而論,當前各地對干部職數的管理還算嚴格,可謂“一個蘿卜一個坑”,組織部門每年都會例行檢查,一般不會出現超配超編的“明眼漏”。但有的地方在機構改革中,簡單的把幾個機構合並在一起,名義上是進行了改革,實際上還在各行其道,所以會出現一個部門6名常務副局長、19名副局長的現象。對此,編辦負責人自然不是“沒數過”。只是,如此安置他做不了主,也就不好道明個中緣由。
實現機構改革的既定目標,不會想當然的一蹴而就,還需要有一個陣痛期、磨合期。我們在責難編辦負責人“不識數”、批評個別地方機構改革走過場的同時,還應站在19名副局長的立場來換位思考。試想,如果簡單的對他們實行“一刀切”,被切下去的干部難免就會不平衡﹔但如果這樣簡單的歸並換湯不換藥,民眾也不會答應。隻有妥善安置被精簡人員,才是對人民、對干部負責的態度。
道理其實很簡單。如果編辦負責人耐心的把這些道理講清楚,給關注這件事的民眾一個滿意的答復,相信民眾是會理解的,也願意等待一個時期來消化這些超編的職數。但是,民眾從這位負責人的回應中,看到的是權力的傲慢,是對民眾居高臨下的輕侮,所以才會引發不滿和圍觀。這既是改革之痛,也是干部作風之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