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人民論壇:“微時代”見証大愛中國

張  鐵

2013年04月22日07:5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整個中國一躍而起”,這是蘆山地震后,一個國家面對災難的姿態。政府有力有效的舉措,媒體及時充分的播報,更有無數普通人用自己的方式,構筑心手相連的命運共同體。而早已進入億萬人民生活的互聯網,無疑是凝聚正能量的重要平台。

  中國國際救援隊一條關於地震的微博,轉發超過46萬次﹔微信“地震救助”公眾賬號,不到1天有近10萬人關注,發送信息15萬條﹔搜索引擎、門戶網站聯手行動,搭起尋親平台……不可能每個人都在四川、都去雅安,但在這個平台上,時空差距縮小到零,每個人都能表達關切、抒發心聲、提供建議。互聯網的世界沒有孤島,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微時代”,我們的心在一起,“人人都是雅安人”。

  5年前的汶川地震,無數網友在QQ簽名中點亮紅心,傳遞強烈情感力量。通過博客、論壇組織起來的志願者,更發揮了重要作用。5年來,從社交網絡到微博,再到異軍突起的微信,網絡伴隨國家一起成長。一方面是精神的傳承,一方面是現實的發展,“微”力量匯集抗震救災大能量,以無數個體積極參與,搭建起新的救援生命線。

  更重要的是,在一次次突發事件和公共討論的洗禮下,網民在不斷走向成熟。蘆山地震后,整個互聯網呈現的自我認知與反思,讓人看到一個充滿公民精神的公共空間正在形成。志願者還未出發,已有人呼吁為專業救援讓出道路﹔記者剛剛上路,提醒注意媒體道德的微博已成熱點。一條虛假尋親信息,更成為眾矢之的,讓“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的共識更加牢固。少打電話、不亂捐贈,甚至是不炒作、不煽情,從滿腔熱忱到理性冷靜,網民心態日漸成熟,又何嘗不是中國社會前行的縮影?

  不僅僅是愛心平台,網絡也可成為強大的現實支撐。無論是救援還是重建,自組織力量不可或缺。雖然還有盲目奔赴災區造成的擁堵,但汶川地震時開車送方便面、礦泉水的初級救災,已經為“組建專業救援隊”、“募集急需物資”所取代,網絡在動員之外,更發揮著信息聚合、資源整合的重要作用。更何況,攜手同心之情、民胞物與之意,本身就是最強大的“中國力量”。

  當然,這個剛剛展現的微時代,在災難面前展現了凝聚人心的正能量,也暴露了其顯而易見的缺陷,虛假信息魚龍混雜,戾氣情緒相互激蕩。比如,一個曾深陷信任危機的慈善組織在發布救災信息后,遭遇一片“滾”字。雖然即便在災難面前,也可以有不同聲音,但面對極端情況,或許更該摒棄偏激與成見,凝聚更多救災力量。

  救援還未結束,更為艱難的重建階段也還沒有開始。當道德激情歸於日常,更需要默默的堅守。希望微時代見証的人間大愛,能在慈善捐贈的監督中、心理干預的撫慰中、重建事項的參與中,成為滋潤雨城的甘霖,更成為推動中國持續前行的正能量。

(責編:方蕊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