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在反對“舌尖上的浪費”倡議下,從商務宴請、公務宴請到家庭親友宴請,餐桌浪費現象大為減少,但依然不乏頂風出事的。福建莆田市交通運輸局交通綜合執法支隊8個人一頓飯吃7000多元,花的當然是公款,而他們躲進高檔會所之舉也提醒我們,一些人沉醉於公務宴請觥籌交錯的“慣性”及僥幸心理,不可低估。
“決不允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決不允許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決不允許在貫徹執行中央決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 習近平總書記的這番話是針對現實問題而說的。在改進工作作風問題上,僅從媒體報道就不難發現,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打折扣、搞變通的人和事,並不少。
改進工作作風,深得民心,而公眾更期盼著這股新風能吹向基層。這當然需要外在的助推力,尤其是來自群眾及輿論的監督。為防止熱點新聞成“斷尾新聞”、“爛尾新聞”,多家媒體記者近來頻頻追問新聞的后續狀態。今年1月,山西運城“房媳”、陝西神木“房姐”、廣東揭陽民政局寺廟“借孤”事件等成為輿論熱點,一個月后,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山西運城“房媳”的虛假失業証明調查仍無結果,陝西神木“房姐”財產來源合法性調查還在進行中,廣東揭陽“借孤”事件中的孤兒還在寺廟、福利院還沒建好。這些報道傳遞出這樣的信息,以前出了事,有人堅信“沉默是金”,盼著“新聞后浪蓋前浪”、躲過幾天敏感期即“雨過天晴”,可今后,遇上了“長記性”的媒體,再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估計就難了。
改進工作作風不能是一陣風,而要真抓實干、動真碰硬、持久發力、持之以恆、全力推進。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的講話說得十分形象,“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下去,善始善終、善做善成,防止虎頭蛇尾,讓全黨全體人民來監督,讓人民群眾不斷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和變化”——這其中的意思,公務人員應該聽得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