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採荷一小四年級學生,靠每年春節收的紅包,已存了20萬元。另據新華社,在香港上學的陳皓峰說:“香港春節,我和弟弟收到的‘利是’隻有10元、20元港幣,有時隻有一張祝福字條。”他說,內地紅包厚度超乎想象。春節紅包本是表達祝福,千萬別讓“紅包”變成“燒包”……(據央視網)
這兩條新聞一對比,就引起了人們的議論,有人說,人家香港的那個才叫紅包,咱們這隻能叫“燒包”。其實,內地紅包給得多,也不是個別現象。最近,有一項網絡調查顯示,超過四分之一的網友收到的紅包金額都超過了三千塊。有人調侃說,給我壓歲錢的親戚,都是我的好親戚,也有人感慨,說給紅包就像是在燒錢。筆者認為,春節壓歲錢“紅包”變成“燒包”是壞處多多。
其一:極易成為巴結貪官的重要手段,滋生腐敗行為。春節期間,有些人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利用這千載難逢的好時機給貪官污吏的“公子”、“公主”……進貢,少則幾萬,多則幾十萬。貪官污吏來者不拒,照單全收。但紀委監察部門不能裝聾作啞,應該採取行動堅決剎住這股歪風邪氣,為反腐敗做出應有的貢獻。
其二:極易養成小孩不勞而獲的壞習,影響健康成長。普通人一輩子也掙不到20萬元錢,一名四年級的小學生光靠春節收“紅包”就有了這麼多錢,你讓他如何能信奉“勞動光榮”的這種理念呢?內地最低保障工資每月隻有不到2000塊,一年也掙不上20000塊,你讓他如何能瞧得起勞動者呢?
其三:極易助漲社會風氣的日益敗壞,形成攀比心理。人家給你的孩子1000塊,你能給人家孩子500塊嗎?大家誰都不甘落后,致使春節發“紅包”數額越來越大,甚至是超出了承受的能力。這種行為明顯違背“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的宗旨,必須摒棄。
壓歲錢“紅包”作為中國春節的傳統禮節,春節發“紅包”之所以叫壓歲錢,寓意是“壓住邪祟”,本應得到很好的繼承和發揚。但現實中,某些人卻將此禮節當成了自己升官發財的捷徑、拉攏人心的手段、貪污受賄的借口……因此,我們呼吁讓壓歲錢回歸本位,剎住壓歲錢“紅包”變成“燒包”的歪風邪氣,還歸每個人一個“干淨、愜意……”的春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