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評論員觀察:轉作風切不可“鬆口氣”

曹鵬程  李浩燃

2013年02月21日08:0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糾風之難,更難在防止反復。打贏改作風的持久戰,還須進一步凝聚共識、促動全社會形成合力,讓清風吹遍每一處暗角

  

  蛇年元宵即將來到,新一屆中央領導提出的轉作風首場大考——兩節“遭遇戰”,也可用“初戰告捷”作出盤點:依賴公款消費的高檔餐飲娛樂業幾乎被腰斬,迎來送往之風偃旗息鼓,公車私用大為收斂,而調查研究蔚然成風……

  “重點防范期”變“成果展示期”,蛇年新春通過的這場考驗,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到執政黨整風肅紀的誠意與實效。這也正是為什麼,無論普通百姓還是海外媒體,都給予這次“春節新變化”肯定。

  自然,這份不錯的“成績單”,也令一些領導干部產生了一種“過大關”、“鬆口氣”的情緒。這種心態,在當前應該引起重視。

  黨風之變,引領滌清社會風氣

  作風是黨風、政風的直接體現,作風的轉變,是密切聯系群眾的直接有效的載體。

  今年兩節,“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成了每個領導干部安排活動時逃不過的一道緊箍咒。來自各級政府的禁令,為過一個風清氣正的春節劃出了明晰的邊界﹔一些部門和干部因無視上級要求,驕奢做派、頂風作案,迅速得到查處。

  作風之變正在逐漸推動干部遠離酒桌,回到工作崗位。由上而下的示范力量是改作風的原動力,中央領導堅決踐行“八項規定”,調研考察輕車簡從,訪真貧、問真苦,率先垂范形成一種傳導和擴散效應,一級一級的傳給各級干部。人民群眾的積極擁護、各路媒體的暗訪蹲守也形成一種壓力,讓干部時刻保持“高壓”狀態。而返璞歸真的春節,也讓干部們從吃不完的酒宴、送不完的年禮中解放出來,有精力學習思考和走訪調研,做回人民公仆應做的分內事。

  這種清風,也由廟堂之上吹進千家萬戶。有網友詼諧地寫道,這個年還真過得有些“小清新”。以北京為例,春節期間高檔酒店用者寥寥、家常菜飯店倒是異常火爆,連煙花爆竹銷量也比去年同期減少45%。健康過年、節儉迎春、低碳生活成為一種集體自覺。

  外媒亦捕捉到了農歷中國新年悄然發生的巨大變化。《體現節約新風》、《蛇年蛻變》、《中國春節瘦身》等成為西方主流媒體上的新聞標題。有媒體還生動地贊賞中國官員和百姓“控制住了自己的胃”。這些外來的評價,開啟了一扇審視自己的窗口,同時也印証了簡單而朴實的道理:真實的轉變,總不會被忽略,唯有真實,最能贏得尊重。

  黨風之變,引領了社會風氣的滌清。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對保持清明的黨風反過來也有促進作用。作風問題從治標向治本的深度推進,各級領導的躬親示范、以身作則仍然必不可少,仍須毫不手軟、絕不鬆勁。

  防范反復,須全社會形成合力

  不過,就在黨風政風在這個春節整體“小清新”同時,我們依然發現,一些干部“頂風作案”者有之,一些單位“避風頭”心理有之﹔一些偏僻的縣城鄉村,仗著“天高皇帝遠”依然我行我素,一些部門單位,潛伏臥底、改頭換面、形式大於內容的現象依然存在﹔節后上班頭一天仍有不少政府機關沒人、或者人到心未到。而以往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糾風之難,更難在防止反復。

  中國社會的龐大和組織鏈條的復雜,往往使得政策傳達在神經末梢出現問題。它再次提醒我們:風起於上、俗成於下,但是,“上行”可以推動“下效”,卻並不必然確保“下效”。改作風隻有中央、地方“齊步走”,才能真正做到“一改到底”。

  不可否認,改作風要深入還面臨著一定的阻力。有些干部群眾常有三種擔憂:一憂不能長久,害怕上級要求逐漸放鬆后,故態復萌﹔二憂陽奉陰違,迫於風頭有所收斂,但暗地裡搞移花接木﹔三憂借機作秀,形式上穿舊衣、吃簡餐,實際上惰政不改,該做的工作沒做。現實不斷地提醒,“反復”是我們面臨的最大敵人。改作風的新風雖未被過年沖淡,但“作風病”是慢性病,欲根治必須常抓不懈。

  打贏改作風的持久戰,還須進一步凝聚共識、促動全社會形成合力。在黨的歷史上,抓作風並非首次,那麼這一回靠什麼確保不會淪為“一陣風”?群眾憂心“此風還能刮多久”,也不排除某些干部暗自揣測“龍卷風已過、和風細雨將歸”的心態。社會各界皆須葆有憂患意識並形成合力,努力建立長效機制,從源頭遏制住不良作風,讓清風吹遍每一處暗角。

  從這個意義上說,召開在即的全國兩會正是又一次“大考”。可以預見,今年兩會鮮花將更少、材料將更精簡。但更重要的是,代表委員的審議討論應更加務實有效,建言獻策要擠出水分、拿出干貨,實實在在地為治國理政貢獻智慧,讓改作風繼續向縱深推進。

(責編:方蕊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