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17日08:18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劉雲龍
居民收入結構、財富結構畸形,是由於個人的養老金資產佔其終身收入的比重過低,迫使居民表現出強烈的儲蓄養老動機,如此又進一步強化經濟結構的畸形
整體上看,養老金制度已經成為社會和諧的潤滑劑,市場經濟的制度基礎,資本強國的堅實地基。故而,把養老金發展提升為國家發展戰略,釋放社會經濟壓力,創造養老金紅利,既是未來我國巨大的后發優勢,也是嶄新的比較優勢。養老金紅利與城鎮化紅利、改革紅利匯聚一起,可以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和經濟金融結構的全面轉型。
養老金的“蓄水池”功能
發展養老金,把長期資金從流動性當中分離開來、規范起來,是治理通貨膨脹、緩解就業壓力、推進金融改革的基本邏輯。
首先,養老金是天然的“蓄水池”,通過養老金發展來吸收流動性,既防通脹又防通縮。可以把央行從“通脹壓力”中“解脫出來”,為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贏得空間。其次,養老金發展與就業發展存在替代關系,能夠較好地減輕失業壓力,可以把政府從“凱恩斯主義政策依賴”中“解脫出來”,為推進結構調整贏得空間。第三,養老金發展與民間投資存在替代關系,可以把民間金融從“地下經濟”、“地下錢庄”中“解脫出來”,減少公眾為保障退休養老而進行的炒房、炒錢等非理性投資行為,從而為規范化的金融創新贏得空間。宏觀金融結構和經濟結構畸形的根子是微觀畸形,根源是居民收入結構、財富結構畸形,是個人的養老金資產佔其終身收入的比重過低,迫使居民表現出強烈的儲蓄養老動機。金融結構畸形,又進一步強化經濟結構的畸形。而通過養老金發展來匯聚長期資金,又是改變金融結構、融資結構和經濟結構的源動力。
發展養老金,提高養老金資產佔個人終身收入的比重,穩定養老金財富預期,可以收到良好的政策效果:一是可以分流銀行儲蓄,降低銀行資產的比重,改變畸形的金融結構﹔二是將養老金投向資本市場,推動儲蓄向投資轉換,提高資本市場融資的比重,改變畸形的融資結構﹔三是可以促進居民消費,提振國內需求,改變目前消費不旺的畸形經濟結構。
養老金的安全閥作用
從國際經驗來看,養老金發展有利於實現收入分配公平、提升社會福利、增強國民安全感,可為社會和諧與國家長治久安增加制度屏障。
本次金融危機以來,美歐社會整體上穩定,與“阿拉伯之春”國家形成鮮明對比,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養老金發展有差別。2011年,美國人均養老金資產規模為7萬美元,折合44萬元人民幣﹔智利人均為8500美元,折合5.4萬元人民幣﹔我國人均為4000元左右。也就是說,我國人均養老金資產隻有智利的1/10,美國的1/100。增加養老金發展投入,增進國民幸福,增加居民財富,可以把中央政府從“政治壓力”中“解脫出來”,把地方政府從“維穩壓力”中“解脫出來”,大大節省社會維穩費用。
此外,養老金是長期資本,追求長期收益﹔是社會資本,受益者是國民。養老金與國有資本、民營資本一起,可以共同構筑起“三足鼎立”的資本格局,構建起不同所有制形態、不同利益取向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養老金大股東”,讓政府從“國進民退”的“所有制壓力”中“解脫出來”,從容進行所有制結構調整。
經濟增長的核心是三要素:資本形成、技術進步、人力資本。養老金發展可以推動資本形成,匯聚長期資本。根據筆者測算,到2035年,養老金發展對經濟增長的正貢獻為2%左右,可以抵消人口紅利枯竭帶來的負2%左右的貢獻。將人口紅利轉變為養老金紅利、金融紅利,可以為我國長期經濟增長注入新活力。
養老金是推動資本市場國際化的重要引擎
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人口老齡化壓力被認為是制約中國未來發展的最大“攔路虎”。利用資本市場國際化來分散我國即將到來的人口老齡化危機,是一場偉大的跨期套利,是通過金融手段來治理老齡化危機的重大應對策略。當我國進入人口負債期時,我國老百姓可以通過持有全球范圍內的股票和債券來分享其他國家的人口紅利、資源紅利、貿易紅利、市場化紅利、城鎮化紅利,也即獲得資本紅利。同時,國內居民通過直接投資資本市場,還能提前分享到全球經濟增長及價值創造成果,本身就是一場偉大的現實分利。到那時,中國老百姓足不出戶,就能夠拿人民幣購買到全球最具稀缺性、最有成長性、最優價值的資產。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教授曾經指出:美國硅谷和中國城鎮化,是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兩大引擎。根據筆者預測,到2035年我國養老金總資產將達到79萬億元,比2011年增長15倍。資本市場融資規模將達到210萬億元,比2011年增長5倍。屆時我國將成為全球養老金大國、金融大國、財富大國、消費大國、制造業大國。
而通過養老金投資,推動資本市場發展,就是在推動創新和技術進步,進而推動經濟增長。屆時我國還將成為全球技術大國和創新大國。我國將收獲:強大的人民幣、強大的資本市場、強大的技術,強大的國防。
養老金發展猶如一條長河,其下游是金融國際化,在全球范圍內釋放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壓力,至關重要的是資本市場國際化。具體來說就是把美國、日本、德國、英國等主要工業大國的優質企業“請進來”,把俄羅斯、澳大利亞等資源大國的優質企業“請進來”,把印度、巴西、南非等發展中大國、人口紅利大國的優質企業“請進來”,這樣就可以把我國當前的人口紅利和發展紅利轉換成強大的資本購買力,同時優化我國資本市場的上市企業結構,推動我國資本市場監管制度的發展,進一步培育機構投資者,塑造先進的資本市場投資文化。
選擇資本市場國際化作為養老金發展戰略的一個突破口,其戰略意義在於:有利於我國金融業的全面開放和對等開放﹔有利於在全球范圍內分散老齡化風險。
可以說,通過養老金發展來推動資本市場國際化,是推動我國匯率制度改革、人民幣國際化的必由之路。
啟動養老金發展戰略的政策建議
啟動養老金發展戰略,收獲養老金制度紅利,將逐步緩解目前我國面臨的諸多結構性難題:收入結構失衡,人口結構轉變,金融結構畸形,融資結構畸形,經濟結構失衡等﹔從中長期來看,將逐步釋放我國面臨的諸多社會經濟壓力:福利增長壓力,通脹壓力,就業壓力,財政壓力,融資壓力,所有制調整壓力等。
為此,筆者建議:
第一,盡快設立“國務院養老金發展辦公室”,統一規劃和實施養老金發展戰略。適時成立“中國養老金監管委員會”。
第二,盡快成立“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即“第二全國社保基金”,實現集中、專業、市場化管理。
第三,充實全國社保基金,進一步加大國有股劃撥力度,將目前的10%先提高到15%,然后進一步提高。
第四,出台針對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產品的稅收優惠政策,推動補充養老保險發展。
第五,做實個人賬戶,實現完全基金積累。
第六,出台《退休收入保障法》,保障老年經濟安全﹔出台《養老金監管法》,實現依法監管。
第七,大力發展養老產業,推動城鎮化發展進程。
總而言之,啟動養老金發展戰略,是實施成本低、受益范圍廣、有效時間長的綜合解困辦法,有利於我國成功跨越“老齡化陷阱”、“中等收入陷阱”、“低增長陷阱”,再創“中國奇跡”。
(作者為青年經濟學家、北京工商大學兼職教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