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2日10:0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为充分宣传展示中央企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国有经济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新使命新任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展现的新担当新作为,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组织开展“沿着总书记的足迹·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大型融媒体宣传报道活动。围绕制造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交通强国、能源强国和美丽中国等主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专题采访调研,推出一批生动鲜活的央企故事,立体展现中央企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小小的种子,连着“国之大者”,关乎粮食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心我国种业安全和发展,多次强调要把民族种业搞上去。2022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作为农业领域的主力军,中国中化大力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合力共建“南繁硅谷”,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加强良种技术研发,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为保障粮食安全贡献中化力量。
中种南繁水稻育种基地科研人员正在进行水稻杂交取粉工作。中国中化供图
共建“南繁硅谷” 共促种业振兴
南繁,是中国种子的“摇篮”,在这片26.8万亩的土地上,繁育出了中国70%以上的新品种。每年冬春,全国各地的农业专家来到南繁,进行种子繁育,加速育种过程。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时强调,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国家宝贵的农业科研平台,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2021年10月,中国中化下属中种集团总部迁入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是首家正式落户海南的央企下属种业公司。三年来,中种集团积极投身“南繁硅谷”建设,持续助力打造海南种业创新高地。
作为“南繁硅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2月,中种集团与海南省种业实验室共同发起首批“揭榜挂帅”项目。通过企业出题、院所出智、成果共享、利益反馈等相关机制,有效盘活企科优势资源,推动种业科研成果转化。经过1年多的精心组织实施,这些“揭榜挂帅”项目陆续取得阶段性进展。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试验田内,一排排玉米实验材料迎阳生长,这些玉米新材料正是联合中种集团“揭榜挂帅”项目“玉米抗倒伏基因挖掘及种质创新”的科研成果之一。
“揭榜挂帅”充分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自中种集团首批“揭榜挂帅”项目启动实施以来,共计申请专利8项、受理品种权8个、已审定品种6个。
日前,中种集团与海南省种业实验室联合发布关于2024年度“揭榜挂帅”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助力行业践行产业科技理念,加强种业科技关键技术攻关,研究解决种子产业链技术创新难题和企业依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关键核心技术。
从前端育种研发到后端成果转化,中种集团集聚各类主体积极打通创新链和产业链。这些战略业务将围绕科研创新、产业生态和行业赋能等方面发挥各自优势,融通带动种业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发展。
推进创新平台建设 让育种跑出“加速度”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而种业创新平台,则是好种子问世的“加速器”。
杨凌技术中心作为中种集团旗下重要研发平台,这里的育种科学家们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加快优良品种选育,让育种跑出“加速度”,并为生物育种产业化做好积极准备。
杨凌技术中心于2019年9月启动建设,是中国中化下属先正达集团在陕西杨凌示范区投资建设的全球领先的商业化育种创新平台。
近年来,为加快新品种开发和推出速度,中种集团不断完善其创新平台布局。在研发端,建成包括两大国家级实验室,以及北京创新中心、武汉科技中心、三亚南繁中心、水稻玉米生物育种重点实验室、杂交稻新品种创制重点实验室等一批研发机构,构建了分工协作的种业现代共享技术研发体系。在选育端,依托杨凌技术中心集成化、工厂化育种平台能力的同时,布局各级测试验证网络,打通从实验室到田间的育种“高速公路”。在扩繁推广端,联合多地政府打造区域现代供应链中心,并致力于良种良法结合,为发挥优良品种潜能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坚持科技自立自强 加强良种技术攻关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讲话强调,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从培育好种子做起,加强良种技术攻关,靠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近年来,中国中化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提供良种支撑,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2023年,公司下属先正达集团中国共有130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稳居行业前列;9个品种入选2023年全国农业主导品种;16个品种入选“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一系列创新成果凸显出强劲的科研育种实力。
今年2月,在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的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中,先正达集团中国参与联合攻关的科研项目“农作物耐盐碱机制解析及应用”荣列其中。
我国有15亿亩盐碱地未被有效利用,其中约5亿亩有开发利用潜能,当前对植物耐盐碱的认识严重不足,阻碍了耐盐碱作物的培育。为了更好地利用盐碱地资源,研究团队利用一个与耐碱性显著相关的主效基因AT1,该基因可显著提高高粱、水稻、小麦、玉米、谷子等作物在盐碱地上的产量。作为迄今为止我国作物高抗盐碱能力研究领域的重大国际性突破,该研究发现将为盐碱地综合利用提供新基因、新种质和新途径。目前,研究团队已经在山东、宁夏、吉林等地开展相关品种的测试与筛选工作。
耐盐碱品种研究团队开展耐盐碱品种的测试与筛选工作。中国中化供图
怀农心、耕天下,凝心智、创宏图。2024年是种业振兴行动由“三年打基础”向“五年见成效”跃进的提速换挡之年,中国中化将继续推进种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加速优质科研成果商业化和产业化,推动单产提升和大品种产出,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李枫、庄清湄)
延伸阅读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