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点赞的“抢手货”不断上新

制造强国
制造强国
科技强国
科技强国
交通强国
交通强国
能源强国
能源强国

为中国飞机装上更加强劲的“中国心”

“只有人人都是‘李志强’,才是名副其实的‘李志强班’。”这是“李志强班”班组共同的信念。

自主创新让“国家名片”愈发亮眼

吉林省长春市西郊,坐落着一家现代化工厂。宽敞明亮的车间里,一列列动车组整装待发,从这里驶向全国,走向世界。

“小模型”的大转型

以前需要依赖工人的技术弥补产品精度,现在借助数字化手段就能确保产品加工的一致性。“你来操作也行,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区别。”董明说。

践行“三个转变” 中国中铁焕新

“江城先锋号”是由中铁科工和中铁装备共同研制的国产大直径泥水盾构机,相当于四层楼的高度,是常规地铁盾构机断面的4倍。这种“大国重器”的研发和投入使用,是中国中铁践行“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的一个缩影。

航空报国铸辉煌

航空工业被形容为“现代工业之花”,是一个国家科技、经济、国防实力和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中国一汽科创驱动高质量发展启示录

身在东北,心向中央。70多年来,一汽始终和中国汽车工业同频共进,接续奋斗,出技术、出人才、出经验,努力掌控关键核心技术,做大做强民族汽车品牌,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坚持创新引领 锻造大国重器

中国一重坚定不移走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努力锻造更多大国重器:成功研制直径8.88米、重200多吨的替打环,助力我国大型液压打桩锤率先突破,性能领先全球;成功下线世界单体重量最大锻焊加氢反应器,刷新制造纪录。

发展绿色建筑 助推转型升级

近年来,中建集团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强科技创新,发展智能建造,打造绿色建筑,全力服务大局,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

冬奥“游龙”铸就发展新引擎

项目建设团队不断解决“卡脖子”难题,以“中国速度”兑现冬奥承诺,以“中国智造”实现冰雪愿景。

自主创新,让这家企业惊艳“蝶变”

盘点在自主创新上下过的“苦功夫”,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东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孟庆洪说起来就滔滔不绝。

小小种子里的“创新基因”

作为农业领域的主力军,中国中化大力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合力共建“南繁硅谷”,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加强良种技术研发,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为保障粮食安全贡献中化力量。

一根“玻璃丝”上的创新答卷

一根光纤上,1秒可传输451个1TB的硬盘数据量,下载13万余部最高画质电影——这是“追光者”们交出的创新答卷。

在一束光中铺架高速公路

2023年5月9日,中国信科集团光通信技术和网络全国重点实验室再次刷新了单模多芯光纤传输容量的世界纪录。

一块钢的新生

乘势而上、久久为功。手撕钢、笔尖钢、核电用钢……一大批高精尖特产品的问世,彰显出老牌国有钢铁企业太钢集团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优势、澎湃新动能的铿锵步伐。

瞄准国家需求 勇攀科技高峰

作为我国电子信息行业领军企业,近年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重大科技任务聚力攻关和战略性新兴领域超前布局,有力推进国家重大攻关任务实施,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盐碱地里长出的现代化海港

昼夜不息的黄骅港,以自身的历史见证着交通强国在华北平原上的生动实践。如今,黄骅港正在朝着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阔步迈进。

中国隧道 穿山越海

面向未来,中国隧道人不仅将建设超深超长、超复杂的隧道工程和断面更大、埋深更深的地下空间,更致力于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积极发展智能建造、智慧运维,打造世界一流隧道工程。

京唐城际铁路通济路钢拱桥完成顶推作业

历经两晚共16个小时的紧张施工,京唐城际铁路通济路钢拱桥顺利完成顶推作业,通济路上“长”出一座“新”桥。

大国重器筑通途

盾构机,被誉为“工程机械之王”。我国90%以上地铁隧道,以及穿越大江大河的隧道大都采用盾构法施工,盾构机是挖掘地下空间、畅通路途的最佳帮手。

一块煤的“变形记”

变身汽油、柴油为汽车驱动提供燃料,变身化纤材料制作衣服,变身塑料餐具盛放美食……不走进宁夏煤业公司煤制油分公司,很难想象一块煤的用途如此之广泛。

始终牢记嘱托使命 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定守护筑牢“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以来,综合效益持续发挥,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一度电的“蝶变”

东营市淄博路105号,中国石化胜利油田电力调度中心的大屏幕上,数字实时跳动,“智慧大脑”高速运转,一张网全面感知每时每刻电力供需,智慧调节源、网、荷、储各个环节的资源配置。

小平台也是大舞台

浩瀚的天海之间,星罗棋布的121座采油平台灯火通明,伴随着轰轰机鸣与阵阵涛声,油气正源源不断地通过管线送往岸上。

扎根大漠深处 让绿色与油气共舞

近年来,塔里木油田不断向超深层挺进,钻成我国首口万米深井——深地塔科 1 井,累计钻探 8000 米以深井 151 口,找到的 90%储量、50%油气产量来自超深层,推动了我国深地领域科技自立自强,引领我国石油工业不断向深部挺进。

理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