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走进(今日)广安

今年以来,广安市把粮食安全和大豆扩种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多种模式有序推进大豆扩种——

稳粮扩豆 喜获丰收

来源:广安日报

2022年11月15日14:53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11月,广袤田野一片金黄,弥漫着丰收的喜悦。

目前,广安市种植的46.5万亩大豆相继进入成熟采摘期。走在田间地头,辛勤的村民抢抓农时,或摘豆叶、或采摘、或晾晒,到处是一派忙碌的景象。

扩种大豆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内容,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今年以来,广安市积极响应号召,把粮食安全和大豆扩种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组织专家调研,合理规划种植,通过多种模式有序推进大豆扩种,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

大豆成熟采收 亩产约115公斤

11月10日,记者来到广安区彭家乡古佛村,沿着乡间道路,走进金灿灿的大豆种植地,一串串整齐的豆荚好似金黄色的“铃铛”,长势喜人,拨开黄绿相间的豆壳,里面的豆子色泽嫩黄、籽粒饱满。

“今年6月我栽种了10亩大豆,天气晴好的话,预计还有一周左右就可以开镰。”古佛村村民王中明指着坡地上的一片大豆地说,他家今年种植的大豆是政府免费发放的耐高温、综合抗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质品种,加上有农技专家现场指导,大豆收成好于预期,能增收3000元左右。

而在位于广安区石笋镇龙岩村的浩建种植家庭农场,成片的“柑橘绿”与“大豆黄”交相辉映,随着地势起伏连绵不断。种植基地里,10多名村民正在采摘即将运往当地农贸市场的砂糖橘,另一部分村民正在收割大豆。

“去年我们种植了200亩晚熟柑橘,今年初挂果,属于幼龄果园。今年在政策的支持下,我们利用柑橘树行间空地,种植了4行大豆,在不影响果树生长的前提下,又可以多收一季大豆。”浩建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谢浩建告诉记者,最近砂糖橘和大豆都陆续成熟,果园里也忙碌了起来,根据今年的大豆种植情况,产量可以达到1.5万公斤,按照每公斤6元计算,今年光大豆就可以增收9万多元。

记者了解到,尽管今年夏天遇到高温干旱天气,但通过农业部门、乡镇党委、种植户同心科学抗旱、精心管护,大豆仍喜获丰收。无论是在田埂上、旱地里,还是在果林下、菜地边,随处可见成熟的大豆;在村民的屋檐下、晒坝里,也堆满或挂满等待破壳出粒的豆把。

据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秦玉霞介绍,不同的区域、土壤、种植模式,大豆的产量也不一样,在多年耕作的熟地上播栽的大豆,产量普遍较高。今年广安市共种植46.5万亩大豆,其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4万余亩,总面积相比去年扩种了18.4万亩,扩种率超过60%,大豆平均亩产约为115公斤。

推广多种模式 增加种植效益

“玉米带大豆,十年九不漏”。邻水县品园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袁海军今年体会到这句老谚语中的道理,首次尝到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带来的“甜头”。

“往年都是净种玉米,收成好的时候,亩产能有450公斤左右。”袁海军告诉记者,他在邻水县柑子镇金鼓村共承包了600亩地,今年全部采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目前已经完成收割。

经过仔细核算,今年玉米亩产稳定,大豆亩产100公斤以上,这样的收成让袁海军很满意。他表示,明年将继续响应号召,及早谋划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按照技术规范扩种多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主要通过调整玉米的行距与株数,使玉米的产量不比单作少,同时还能多收一季大豆。与传统单种玉米相比,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具有调整结构、培肥地力、一田双收等优势,不仅能充分发挥边行效应和大豆固氮养地作用,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降低农药和肥料用量,更是解决大豆玉米争地、稳定粮食生产、增加油料产量的有效种植模式。

“今年以来,广安市农业部门紧盯任务目标早部署,市、县(区)两级分别成立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技术指导组,通过举办线上线下培训班、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对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农民群众和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关键环节技术培训指导,确保种植主体种好大豆。”秦玉霞介绍。

在大豆玉米收获季,广安市邀请省上专家,对广安区井河镇高桥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片进行了现场考察和实地测产,测得玉米单产446.7公斤,大豆单产150.4公斤,达到了“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

除了让大豆玉米“手牵手”外,在保证其他粮食种植面积不减少的情况下,广安市还通过幼龄果园间套作、田坎坡地增种、腾退低效经果林复种、治理撂荒耕地等多种模式,把扩种面积落实到具体种植方式和具体地块上,切实完成扩种面积任务,进一步增加种植效益。

记者了解到,为充分调动广大农户和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均出台了相应的激励措施,根据不同的种植模式给予农户每亩100元至300元的补贴,有效弥补了大家在播种、施肥、打药、收获等环节的成本支出。

积累种植经验 推动产业规范化

扩种大豆第一年,田间除了丰收的喜悦,还有更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在农业专家看来,初次大面积扩种大豆,又经历了历史罕见的极端高温干旱天气,丰收实属不易,更为重要的是要在种植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积累经验。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不少基层干部、业主、农户反映的问题主要涉及豆种、技术、机械等方面。

“今年大豆扩种面积大,除了农户自留种外,年初各县(市、区)根据当地情况,进行了集中采购储备,豆种均为省上主推品种,适合川内土壤种植。”秦玉霞说,但在不同的地方豆种生长存在差异化,广安市农业部门将根据实际情况,对今年较好的豆种,总结推荐意见、提前备种,争取来年大豆再增产。

“在技术方面,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需要格外注意种植比例、带型模式、种植密度。今年广安市大多按照2∶2或者2∶3的比例进行种植,但部分地方间套种技术不规范、没跟上,预留行间距不够,大豆产量也受到了一定影响。”秦玉霞坦言,接下来,他们将在小春生产阶段提前谋划,引导种植户预留合适的行间距,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更加规范化,也更利于推进机播机收,提高机械化程度。

今年11月初,农业农村部下达四川2023年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任务,明确明年继续推广310万亩。这给广安市大豆产业发展释放出一个信号:川豆扩种将是明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趋势。

“目前,广安市已经形成多个生产基础好、产品质量优、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大豆种植集中示范区域。”秦玉霞说,接下来,广安市将认真总结经验,攻克大豆扩种的农机短板,加快构建涵盖业主招引、技术规范、全程管护、社会化服务、加工销售的全链条产业体系,推动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张国盛 广安日报记者 文思童)

来源:广安日报

(责编:罗昱、章华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