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民富村美绘就小康画卷

2022年08月22日16:51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经典论断

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现场点击

“老曾,在忙啥呢?”“给猪降温防暑。”8月19日下午3时,见广安区官盛镇羊角村第一书记何冬冬上门,正在冲洗猪圈的曾坤文忙停下手中的活,准备领何冬冬到里屋坐,何冬冬摆了摆手,“你先忙,我就来拉拉家常。”

“天气热,这些猪受不受得了?”何冬冬一边询问,一边在手机上记录着。“两不愁三保障”落实情况、产业及收入、基本医疗保障、主要返贫风险……在手机里的“全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上,这些内容一应俱全,每次的走访记录清晰可见。

这样的走访,从脱贫攻坚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几年前,养了70多头猪,负债变债主这种事是曾坤文不敢想的。如今,他却成为羊角村最大的养殖户,变化大到连他自己也不敢相信。

从贫困到致富,曾坤文富了口袋,也富了脑袋,牢牢握住了致富“金钥匙”。“哪里能闲得住,干农活是苦,但是有收成时比蜜甜。”曾坤文说,去年他们又花了2万元,扩建了4个猪圈,还修了粮仓和蓄水池。这些年,他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加上村干部的关心帮助,他的发展信心越来越足。

前不久,曾坤文又买了34头小猪,他和老伴乐滋滋地吹着风扇,用计算器算着这些年的收入,纯利润从最初1万多元到如今累计有20万元。加上养鸡鸭、种早春土豆,老两口收入一直往上蹿。

曾坤文曾是该村的贫困户,曾因不懂技术、年纪大不好找活干,家里穷得常常揭不开锅。2014年,他乘着精准扶贫政策东风,通过申请无息贷款产业扶贫资金1万元和找亲戚东拼西凑,顺利创业,养殖了7头猪、数十只鸡鸭,于2016年脱贫摘帽,随后逐年扩大养殖规模持续增收。

翻身的喜事还不止于此。2017年,通过“三改四建”政策,曾坤文的家也焕然一新,住上了好房子,置办的家电也逐年多了起来,缺啥买啥,衣食住行样样方便,曾坤文过上了小康生活。“以前都是找亲戚借钱,现在还清了外债,兜里还有余钱借出去应急。”曾坤文并不满足于现状,他还有更大的目标:“争取当致富能手,给孩子们做好榜样。”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上,广大扶贫干部激活了村民的内生动力,埋下的“振兴”种子,正在生根发芽。曾坤文身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模样正是全市广大农民浓缩的身影!乡村振兴就是要让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钱赚,走稳增收致富路。

此外,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也必不可少。广安区龙安乡在推进全域乡村振兴过程中成立专班、投入资金对石朝门院子进行维修改造,并扩宽旅游环线公路、实施新村提质改造,龙安乡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越来越多年轻人也愿意回来居住、回来创业,乡村更兴旺了。

扫描全市

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去年以来,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广安市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根本之举,进行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同时开展为期3年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三提升”行动,持续改善脱贫对象生产生活条件,提升脱贫地区公共服务水平,跑好脱贫攻坚“接力赛”,使农村的生活奔向现代化,越走越有奔头。目前,全市119个乡镇“三有”、640个脱贫村“五有”得到有效巩固,累计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1685个,带动5.3万脱贫群众增收。(□广安区融媒 廖小兵 记者 刘婧)

来源:广安日报

(责编:罗昱、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