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书写乡村振兴广安新篇章

2021年03月18日11:48    来源:广安在线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开坛的话

3月17日,市委农村工作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场会召开,会议以现场观摩及交流发言的方式,典型开路、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研究措施。

本次论坛特邀请各县(市、区)、园区“一把手”,请他们结合本地实际,畅谈如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加快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书写乡村振兴广安新篇章。

主持人:龙俊帆 尹姮

嘉 宾:杨世章 文阁 米亮 谭云 张伟 王山 黄永鸿 周绪华 何敏

广安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杨世章:

运用产业优势 建设农业生产资料基地

广安经开区坚定贯彻落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运用化工产业优势,强力实施以工哺农,加快建设农业生产资料基地,农药化肥已经形成产业链条和拳头产品。

规划引领、做实产业,助力农业高质量。广安经开区将建设农业生产资料基地纳入“231”产业体系总体谋划,把农药化工作为精细化工产业5大产业链条之一,大力推进农药、化肥、农资等农业生产资料研发生产;坚持尖端技术和绿色环保并重,强化园区承载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产业处于优势地位。

招建龙头、做大产能,打造园区新名片。聚焦重点项目服务,加速在建项目建设,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延链补链发展。2020年,园区实现产值14亿元、税收1亿元,解决就业岗位4500余个。

科技赋能、做优产品,绿色发展作贡献。园区持续加大政府支持,引导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打造享誉国内外的优质产品。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和工业专项资金,在企业技术改造、技能培训、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专项扶持。全区现有农药品种20余种,全部达到环保、高效、低毒、减量、无残留的标准要求。

精准服务、做旺产销,占领市场制高点。针对受疫情影响,企业面临订单取消或延期、签约困难、物流不畅等问题,园区打出政策“组合拳”,鼓励企业参加全国植保会等开辟市场,充分利用线上对接平台、跨境电商平台、营销推广平台,帮助企业做生意、拓市场。成功举办沃野生物“千商大会”,现场签约订单总额达2亿元。先易达农化稻瘟灵占领广安全部、东三省70%以上、东南亚80%以上的市场,全省“农药化工看广安”的品牌已打响。

岳池县委书记米亮: 勇担粮食安全重任 建设粮食产业强县

近年来,岳池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保障粮食有效供给作为“三农”工作头等大事,坚决扛起粮食安全重任,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粮食产业强县。2020年,全县实现粮食总产48.5万吨。

坚持“三个提升”,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提升生产条件,加强地力培肥和耕地保护,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提升科技含量,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推广全程机械化、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实用技术70万亩,粮食生产农业机械化率达70%以上、良种覆盖率达98.5%;提升产业水平,规划建设3平方公里米产业园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14个,坚持以岳池稻米为主导产业,打造岳池稻米公共品牌。

推进“三个优化”,提高粮食生产效益。优化生产方式,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大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通过代耕代种、土地流转、集体经济组织耕种等方式,做到应耕尽耕、应种尽种;优化生产模式,实施“科学种植+订单生产”,推广“稻鱼”“稻鸭”等综合种养模式,培育推广“黄龙贡米”“稻渔香”等岳池稻米知名品牌;优化利益联结,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园区+经营主体+农户”利益分配模式,2020年带动农户人均增收150元以上。

强化“三个保障”,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强化政策保障,将粮食生产作为县委一号文件、现代农业园区创建的重要内容,把粮油产业作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主导产业,出台《岳池县现代农业奖励扶持办法》《岳池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考评激励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推动粮油产业发展;强化要素保障,坚持项目资金向粮食生产倾斜,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设立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开展经营权证抵押融资,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强化机制保障,健全完善防范化解粮食领域重大风险常态化机制,加强对耕、种、管、收等关键节点监督检查,确保粮食稳产、农民增收。

前锋区委书记张伟: 持续用力做好农民增收致富“大文章”

前锋区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市委“三农”决策部署,坚持“姓农、为农、兴农”理念,突出抓好农民增收核心任务,全面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三大抓手发力,筑牢稳定增收新基础。基地强农,坚持以粮油和生猪为主导、青花椒和茶叶为特色的“2+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动摇;链条带农,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国家级示范合作社等“国字号”经营主体3家,强化与川农大等高校院所的战略合作;融合富农,拓展特色农业生态、旅游、文化价值,融入“吃住行游购娱”等元素,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

三条路径聚力,释放持续增收新潜能。就业创业强内力,引导农民工进园就业,创新“企业+车间”模式,引导企业在中心镇设立生产加工车间20个,实施“提升基层创业服务能力行动计划”,培育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43家;政策支持增动力,坚持“应兜尽兜、不落一户”,对大病、重残等符合条件的农户全覆盖实施政策兜底;深化改革添活力,健全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探索村组干部“基本报酬+梯级化奖励”分配机制,推进现代经营服务体系改革,创新金融支农机制。

三大要素助力,破解农民增收新难题。强化组织领导,出台《前锋区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实施意见》,构建“区—镇—村”三级抓农民增收大格局;强化人才保障,成功引导外出务工创业能人、农村致富带头人103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100名、合作社带头人12名,吸引85名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强化资金投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整合扶贫、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资金1.2亿元,撬动民间投资8.5亿元投入农业农村重点领域。

邻水县委书记黄永鸿: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激活内生发展动力

近年来,邻水县认真贯彻党中央、省委、市委农业农村改革工作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为统揽,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活内生发展动力。2020年,全县一产业增加值51.4亿元、增长6.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65元、增长8.7%。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强做优现代农业产业。着力调产业、优结构,大力发展脐橙、粮油、生猪、蔬菜产业,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全力提升果品商品化处理、粮油作物机械烘干、果蔬冷藏保鲜等加工能力;以“邻水脐橙”区域品牌为支撑,做好包装、挖掘内涵、讲好故事;大力发展山地旅游、度假康养等新业态,初步构建起农旅文融合互促发展格局。

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力促进集体经济发展。过细开展清产核资,对集体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债权债务等资产全面进行核实登记;出台《关于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确认指导意见》,完成村集体经济组织身份界定,股权量化资产定权益;建强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采取招商引资、自主经营、入股经营、联合经营四种模式,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健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着力构建新型经营体系。扎实开展农户承包地确权颁证工作,有序推进土地流转,探索土地租赁、入股等新经验、新模式,有效解决农村耕地撂荒问题;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开展“政银担”业务,加大农业社会化服务和经营主体支持力度;制定出台《邻水县现代农业产业扶持办法》,用活各类优惠政策、扶持资金,助推农业生产标准化、农村经营规模化。

协兴园区党工委书记何敏: 突出“三紧” 推动农旅融合

近年来,协兴园区紧扣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动农旅融合,呈现规模扩大、功能拓宽、分布拓展的新发展态势。预计今年1至3月,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6000万元,直接带动周边农民3000余人就近就业。

紧盯问题抓改革,释放发展活力。将园区划分为协兴文化旅游、浓溪乡村振兴两大板块,优化布局,留足生产发展、生态恢复、耕地保护空间,系统引导、整体提升农旅发展水平;深化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引导产权流转交易、融资担保、作价入股,推进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借助农民夜校等平台,大力实施“土专家”“田秀才”培训计划,引导各类人才创新创业。

紧扣市场促转型,增强经营效益。坚持“以农促旅、以旅强农,产业互动、优势互补”理念,培育新型农旅产业;突出连片种植、整体塑形,发展杨梅、血橙等观光休闲农业,推出各类吸引游客参与的游玩产品,努力实现“一片产业发展一片景区”;坚持“一村一品”差异化发展理念,在传统院落的修旧如旧中充分融入乡村旅游元素,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按照旅游促加工、加工带种养的思路,培育壮大本土食品加工企业,向广大游客提供广安特色美食产品,让产品变商品。

紧抓基础补短板,提升承载能力。园区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农旅发展条件的重要抓手,分条分块梳理形成可资利用的资源清单,深入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革命,持续开展水、电、气、路、讯“五网”工程,着力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旅游环境。

华蓥市委书记王山: 集聚资源 融合产业 打造广安现代农业园区样板

华蓥市坚持把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作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各项工程,让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蜜梨基地成功创建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华蓥市建成广安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2个。

把握三大步骤,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因地制宜制定以蜜梨为主导产业,油樟、花卉、生猪为三大优势产业,葡萄、中药材、草食性畜禽、山地蔬菜为四大特色产业的“1+3+4”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依托华蓥山地资源和地域特征,科学编制园区及产业规划,形成“一圈两带三区”总体布局;深入实施扩面提质工程,配套建设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等现代化设施提升产业效益,累计建成蜜梨、油樟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1.4万亩。

突出三大抓手,推进三产深度融合。研究制定品牌培育奖励扶持办法,创优“华蓥产”品牌;大力发展商品化初加工,着力培育精深加工企业,实现农产品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把农旅融合作为园区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全面整合旅游资源,大力开发多形式的乡村旅游产品,做活乡村旅游新业态。

强化三大保障,推进园区高效建设。成立以华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园长的“园长制”领导协调机构,实行“半月一调度”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园区建设的重大问题;按照“政府引导、金融支持、社会参与”模式,积极争取、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用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坚持“大园区+龙头企业+小业主”的多元经营理念,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和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全方位培育农业主体。

武胜县委书记谭云: 建机制强产业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近年来,武胜县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部署,坚持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全面落实“四个优先”原则,被评为2020年度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成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在23个乡镇设立乡村振兴办公室,全面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编制完成县域乡村振兴规划和乡村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6个专项规划,下好乡村振兴“先手棋”;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县财政每年整合涉农资金6亿元以上、撬动社会资本10亿元以上投入乡村振兴。

做强做实乡村产业,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围绕“2+3”产业体系,将23个乡镇全部纳入发展范畴,建设粮油基地20万亩、大雅柑基地20万亩等;以国有大型初加工中心建设为引领,加快培育中小型初加工中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宣传推介武胜特色农产品,不断扩大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加强治理体系建设,促进乡村宜居宜业。扎实做好“乡改”“村改”后半篇文章,创新实施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等治理模式,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以“一榜两评”活动为载体,引导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集中力量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进农村垃圾压缩式中转站、垃圾池建设和垃圾桶、垃圾转运车配备,实现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全覆盖。

巩固拓展脱贫成效,促进农民富裕富足。改扩建县乡道路31条、硬化通村公路1088公里,新建村活动室316个、卫生室133个;按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对边缘户及不稳定贫困户落实就业、住房、医疗等保障措施;落实农民增收“一把手”负责制,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落实政策保障等方式,保障农村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广安区委书记文阁: 稳产保供 转型升级 促进生猪产业发展

2020年,广安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全力克服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全年新建成生猪规模养殖场7个,年出栏生猪69.35万头、同比增长19.6%,生猪产业全面恢复、稳定发展。

坚持“三个结合”,制定产业规划。将生猪产业纳入“2+6”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合理布局、适度规模,种养循环、绿色发展”的思路,积极创建“生猪+粮油”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立足区域资源优势、产业基础、环境承载能力及养殖“三区”划分情况,优化产业布局;深入分析生猪产业发展趋势,合理确定发展规模,推动生猪产业科学发展。

突出“三化推动”,促进转型升级。着力引进培育生猪龙头企业,带动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建成规模养殖场(户)68个、出栏生猪42.7万头,占年出栏生猪61.6%;按照“品种优良化、设施现代化、防疫规范化、产品安全化”理念,全面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环境保护与生猪产业发展同步推进,坚持“以种定养、以养促种”,建设“生猪+粮油”种养循环产业基地8万亩,配套建设有机肥厂,全区生猪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

完善“三项机制”,助推长效发展。严格落实“菜篮子”责任制,建立生猪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将生猪产业发展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内容;严格落实“国五条”“省九条”“省新八条”“市六条”政策,制定出台《广安区生猪适度规模养殖产业奖励扶持办法》;引导大型生猪养殖企业采取“母猪集中饲养,育肥场多点布局、分场饲养”方式,发展“龙头企业+家庭养殖场”“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养殖场”等养殖模式,通过统一生产、统一营销、统一技术、品牌共创,与中小养猪场(户)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

枣山园区党工委书记周绪华: 立足“三大提升” 加速川东渝北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建设

枣山园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加速川东渝北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建设。截至目前,园区农产品冷链物流日交易量近460吨,月交易额达9200万元,年利润超3600万元。

立足产业承载能力提升,促进规模发展。园区以川东北最大冷链仓储中心——临港大市场冷链冷藏中心为龙头,建设农产品及副食品交易区、冷冻保鲜区等六大功能区,形成集冷链仓储、农产品加工、配送服务为一体的冷链产业生态圈;出台《枣山园区招商引资项目扶持政策(试行)》,在用地、租金等方面给予支持,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冷链物流产业链招商,招引行业内龙头企业及上下游企业,持续补链延链强链。

立足产业支撑能力提升,巩固平台建设。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充分发挥园区区位交通优势,完成冷链物流基地建设;以“互联网+冷链物流”为核心,建立冷链物流监控体系,采用二维码标识查询系统,实现农产品采收、生产加工等环节的全链条可追溯管理;构建广安本地农产品全程冷链流通链条,畅通产地预冷、冷链运输、冷库储存、配送分发全过程。

立足产业辐射能力提升,激发市场活力。鼓励农产品企业通过“生鲜电商+冷链宅配”方式开展连锁经营,拓宽市场渠道;依托农产品展销会,组织农业企业赴外参展,拓展农产品宣传和推广渠道;引进知名电商企业,培育本地电商企业,打造功能多样、信息齐全、发布及时的农产品信息平台;加强与成都、重庆等地物流园区的交流学习,借助优势资源承接产业转移,促成项目合作,推动园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提档升级。

来源:广安日报

(责编:高红霞、罗昱)